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利益该合同无效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9-01-06 20:12
一、案情介绍    2002年4月28日,原宜春市袁州区商业贸易中心作为甲方与乙方徐志武签定了1份运营承揽合同,合同约好由乙方徐志武承揽原华怡商场,承揽期为2002年5月1日至2004年12月30日,2002年期间乙方向甲方交纳承揽费每月4800元,尔后交纳每日5000元。合同签定后,徐志武与他人合伙开办了袁州区卡路约翰服装店,另行进行了注册挂号。2003年2月19日,原宜春市袁州区商业贸易中心经告示后,将华怡商场子进行拍卖,易政文以160万元的价格买下华怡商场,并在徐志武的另一合伙人在场的状况下签定了产权转让合同书。尔后,易政文与徐志武因进步租金问题发生争论。为此,易政文扩至袁州区人民法院。    原宜春市袁州区商业贸易中心于2003年2月27日办理了刊出手续,该企业的主管部门为原审第三人袁州区商业局。    二、裁判进程     (一)一审法院裁判要旨。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人民法院审理以为,原徐志武与原宜春市袁州区商业贸易中心为逃税,将房子租借合同签定成承揽运营合同,以合法方式掩盖不合法意图,该民事行为无效。易政文要求徐业武搬呈现承租的原华怡商场理由充沛,该院予以支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第(七)项之规则,判定:限徐志武在本判定收效后10日内搬呈现承租的原华怡商场,案子受理费50元,其他诉讼费150元,算计200元由徐志武担负。    (二)当事人上诉辩论状况。  徐志武对该判定不服,并以易政文不是签定合同的当事人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一审判定超过了被上诉人的诉讼请求以及生意不破租借等为由上诉至宜春市 中级人民法院。    易政文当庭口头辩论称,同期还有其他合同,为什么他签承揽合同而他人签的是租借合同?其时,我买店面的时分已清晰表明不同意这些合同。卖店是经过了告诉店户的。   (三)二审法院裁判要旨。    江西省宜春市中级法院审理以为,上诉人徐志武另行注册运营不契合承揽运营的本质要件,但为了躲避国家税收,原宜春市袁州区商业贸易中心与徐志武将租借合同签定成运营承揽合同,损害了国家利益,违反了法令的禁止性规则,该承揽合同为无效合同,徐志武不能因该合同而获得原华怡商场的使用权。因为易政文购得原华怡商场系华怡商场新的所有权人,商业贸易中心在华怡商场建立的法令联系依法搬运给易政文,故由易政文建议该承揽合同无效并无不当。上诉人徐志武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撑。故判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该案子受理费200元,由上诉人徐志武承当。    三、分析    本案两边在一、二审中争论的关键是徐志武与原宜春市袁州区商业贸易中心签定的承揽运营合同是否有用?    袁州区人民法院一审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第七项的规则,确定徐志武与原宜春市袁州区商业贸易中心为逃税,将房子租借合同签定成承揽运营合同,以合法方式掩盖不合法意图,该民事行为无效。1999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则了五种合同无效。合同是民事行为的一种,《合同法》是特别法,依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法令适用准则,本案中判别两边签定的承揽运营合同是否有用,应适用合同法,而不是《民法通则》。    承揽运营合同与租借合同的最大差异在于:承揽运营合同中,承揽人有必要以发包人的名义对外运营。而本案中,徐志武与原宜春市袁州区商业贸易中心虽签定的是承揽运营合同,可是徐志武并未以原宜春市袁州区商业贸易中心的名义运营,而是另行注册为卡路约翰服装店,且对外一向以该店名义运营,该运营行为并不契合承揽运营的本质要件。两边合同联系本质便是租借合同联系。可是两边这种行为躲避了国家税收,损害了国家利益,违法了法令的禁止性规则,因而应确定该承揽合同为无效合同。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