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德国托管局对前东德国有企业托管案例(2)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12-23 04:13

二、德国保管局重组国有企业的过程与成效
(一)德国保管局重组国有企业的过程
第一步,分化大型工业联合体和国有企业,并进行公司制改组。为使国有企业重组顺利进行,保管局将8000家大型工业联合体和国有企业分化为12000多家中型或小型企业,并将其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的产权由保管局独家持有。一起,树立大中型国有企业数据库。这样数据包含厂家称号、方位、产品品种、设备及基础设施情况、人员装备、质料来历、出售途径及商场远景等。这些数据被编制成各种文字的计算机软盘发送到德国各地以及其他国家,以利于招引出资者。
第二步,评价企业的财物价值,并进行归纳剖析,在些基础上进行分类为重组创造条件。企业的财物价值评价是以西德马克为单位的企业财物负债表进行的。帮忙保管局进行这项作业是大约90家独立的西德经济审计公司和管帐事务所。保管局依据评价结构以及数据库的详细资料安排各方面的专家和现有企业进行归纳剖析,并按其其时的情况和往后开展的远景将这些企业分红三大类;第一类是其产品在国内外商场上有必定竞争力,基本条件好,能够当即向出资者出售的企业;第二类是需求先进行整理,然后才有或许生计和开展,然后向出资者出信的企业;第三类是即便经过整理后其产品在国内外商场上仍不具有竞争能力的企业。
第三步,分类重组。在分类的基础上,保管局对这三类企业采纳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对第一类企业经过投标的方法赶快完成产权转让,即民营化;对第二类企业,暂时由保管局经过托付或租赁承包等方法期限整理;对第三类企业采纳歇业和封闭的方法。
(二)德国保管局重组国有企业的成效
1990年10月至1991年10月,呈现了第一轮购买企业高潮。购买者主要是前西德私家业主。他们出于出资东德从而占据东欧商场的考虑,纷繁购买东德的企业。1991年10月往后,出售企业日益困难。保管局开端在国际商场投标,采纳MBO(将一组相关的企业出让给局内的出售司理小组)MBI(将一组相关的企业出让给局外的购进司理小组)、或西方企业购买股份和吞并等方法,推动民营化的进程。到到1994年末,在12000多家前东德工业企业中,保管局已出售的企业约6500家;有1588家企业归还给原业主;并对3718家企业进行了清算,其间清算结束的为157家;还有192家企业未做处理。此外,保管局还出售了2500家商业、服务业企业,以及46845处房地产。
关于一些在民营化过程中未能出售、且出于政治原因不能封闭的企业,保管局设立了5家国有危险基金公司和出资公司,即中期转型控股公司,对未能私有化的企业实施控股运营。保管局为每家控股公司注入2.5亿马克,作为其创建的发动本钱;并装备了15-26名富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担任运营管理其控股企业,以待往后对这些企业做进一步股价制改组。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