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福利费会计与税务处理有哪些差异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9-26 12:16
一、撤销按薪酬总额14%计提敷衍福利费的原因
敷衍福利费是指企业依照《企业管帐制度》的规则提取,预备用于员工福利方面的资金。跟着薪酬的逐渐市场化和社会保障的开展,企业开办医院等福利部分的现象现已不多,又因为2006年2月公布的《企业财政公例》(以下简称“《公例》”)规则,企业应当依法为员工付出的各种社会保险,所需费用直接作为本钱(费用)列支,所以,敷衍福利费的正常开支与曩昔比较有所削减;但跟着企业的生长,员工收入水平也逐年上升,敷衍福利费的计提数却逐年添加。鉴于以上原因,许多企业敷衍福利费呈现了很多结余。再因为按规则提取的福利费可在税前扣除,使没有成为企业真实费用的敷衍福利费结余,也能够起到抵税效果,因而敷衍福利费结余实质上成了企业免费运用的一项资金来源。从另一方面来看,因为敷衍福利费作为企业对员工的负债,与企业赢利、股东报答没有直接联系,因而敷衍福利费的不合理、不公正、不合规运用往往得不到有用监控。此外,企业从敷衍福利费付出给员工的一些应税收入(个人所得税),因为比较荫蔽、简单忽视,给税务部分的稽察作业也带来了必定困难。在此布景下,跟着新管帐准则的出台,从前为广阔财会专业人士熟知的“按薪酬总额的14%计提福利费”的一致已成为前史。
撤销敷衍福利费的计提,员工福利性质费用据实列支,不再答应有余额,其实质是国家、股东、员工之间的利益联系得到重新分配。因为员工福利性质费用支用的越多,可在国家与股东之间分配的利益就越少,所以需求必定的配套方针,标准员工福利性质费用支用规模。从《公例》规则来看,关于惠及悉数或部分员工的一些福利性费用,如员工旅行费、节日慰劳费等,因为是用于员工个人。所以也是制止企业承当的。《公例》这么规则,主要是出于根绝公款私用、以权谋私的现象,防止因单个人不妥行为危及企业、国家和股东利益,而不是真实下降员工收入水平。企业能够经过恰当进步员工薪酬水平的方法,将暗补变为明补,这样既能够进步员工收入分配的透明度,削减单个员工不妥行为发作的可能性,又能够使员工的全体收入水平不至于削减,使员工的作业积极性不至于下降。
二、履行新管帐准则后原敷衍福利费余额的管帐处理
依据《企业管帐准则第38号--初次履行企业管帐准则》运用攻略的有关规则,上市公司初次履行日企业的员工福利费余额,应当悉数转入敷衍员工薪酬(员工福利)。初次履行日后第一个管帐期间,依照《企业管帐准则第9号--员工薪酬》规则,依据企业实践情况和员工福利方案承认敷衍员工薪酬(员工福利),该项金额与原转入的敷衍员工薪酬(员工福利)之间的差额调整管理费用。
除上市公司依照《企业管帐准则--初次履行管帐准则》履行以外,财政部于2007年3月20日发布的《关于施行修订后的(企业财政公例)有关问题的告诉》(财企[2007]48号)规则:修订后的《企业财政公例》施行后,企业不再依照薪酬总额14%计提员工福利费,2007年现已计提的员工福利费应当予以冲回。该告诉还规则了敷衍福利费余额的相关内容处理规则,即到2006年12月31日,敷衍福利费账面余额(不含外商投资企业从税后赢利中提取的员工福利及奖赏基金余额)区别情况处理:(1)余额为赤字的,转入2007年年头未分配赢利,由此形成年头未分配赢利负数的,顺次以恣意盈利公积和法定盈利公积补偿;仍缺乏补偿的,以2007年及今后年度完成的净赢利补偿。(2)余额为结余的,持续依照原有规则运用,待结余运用结束后,再履行新《公例》。即本来开支的员工福利费项目,先核销敷衍福利费,待其归零后,再直接列支本钱(费用)。企业施行公司制改建或许产权转让时,结余应当转增本钱公积。
对企业而言,敷衍福利费结余是历年堆集起来的企业员工合法的权益,假如将该结余一次性转入企业当期赢利,其实质是将企业对员工的负债转为国家和企业所有者的权益,国家得到了税收收入,股东添加了对企业的权益,员工的权益却削减了;而且在同等条件下,敷衍福利费无结余的企业员工相对有结余企业的员工享用到了更多的权益,有违公正准则。所以管帐准则和财政公例都给了企业一个缓冲期,企业能够在此期间将以前年度结余的敷衍福利费运用完,然后尽量防止前述规则带来的负面效应。
三、履行新企业所得税法后原敷衍福利费余额的税务处理
依据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施行法令》第40条规则,“企业发作的员工福利费开销,不超越薪酬薪水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做好2007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作业的弥补告诉》(国税函[2008]264号)对过渡期员工福利费税前扣除相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清晰。文件规则,2007年度的企业员工福利费仍按计税薪酬总额的14%核算扣除,未实践运用的部分应累计计和员工福利费余额。2008年及今后年度发作的员工福利费,应先冲减以前年度累计计提但没有实践运用的员工福利费余额,缺乏部分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则扣除。企业以前年度累计计提但没有实践运用的员工福利费余额已在税前扣除,归于员工权益,假如改动用处的,应调整添加应交税所得额。
[例]某企业2006年底敷衍福利费贷方余额80万元,结转到了2007年。假定该企业2007年计税薪酬总额为1000万元,实践发作的员工福利为100万元,因2007年《企业财政公例》施行后,不再答应计提员工福利费,该企业当年发作的100万元员工福利费,应领先冲销2006年结转的80万元的余额,待其归零后,再将20万元直接列支本钱(费用),2007年底“敷衍员工薪酬--员工福利”的账面价值为零。
但依据国税函[2008]264号文件规则,2007年该企业尽管实践发作员工福利费开销100万元,但该企业2007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时税前扣除额为140万元(1000×14%),当年应调减应交税所得额120万元,2007年底“敷衍员工薪酬--员工福利”的计税根底为120万元(80万 140万-100万),计税根底与账面价值的差额120万元为应交税暂时性差异。
假定该企业2008年薪酬薪水总额为1000万元,实践发作的员工福利费180万元依照管帐处理悉数计入本钱费用。依据国税函[2008]264号文件规则,2008年实践发作的员工福利费应先冲减以前年度累计计提但没有实践运用的员工福利费120万元,因冲减后的金额60万元小于当年的税前抵扣限额140万元(1000万×14%),故当年税前抵扣的金额应为60万元,当年应调增应交税所得额和转回的应交税暂时性差异均为120万元。
敷衍福利费是指企业依照《企业管帐制度》的规则提取,预备用于员工福利方面的资金。跟着薪酬的逐渐市场化和社会保障的开展,企业开办医院等福利部分的现象现已不多,又因为2006年2月公布的《企业财政公例》(以下简称“《公例》”)规则,企业应当依法为员工付出的各种社会保险,所需费用直接作为本钱(费用)列支,所以,敷衍福利费的正常开支与曩昔比较有所削减;但跟着企业的生长,员工收入水平也逐年上升,敷衍福利费的计提数却逐年添加。鉴于以上原因,许多企业敷衍福利费呈现了很多结余。再因为按规则提取的福利费可在税前扣除,使没有成为企业真实费用的敷衍福利费结余,也能够起到抵税效果,因而敷衍福利费结余实质上成了企业免费运用的一项资金来源。从另一方面来看,因为敷衍福利费作为企业对员工的负债,与企业赢利、股东报答没有直接联系,因而敷衍福利费的不合理、不公正、不合规运用往往得不到有用监控。此外,企业从敷衍福利费付出给员工的一些应税收入(个人所得税),因为比较荫蔽、简单忽视,给税务部分的稽察作业也带来了必定困难。在此布景下,跟着新管帐准则的出台,从前为广阔财会专业人士熟知的“按薪酬总额的14%计提福利费”的一致已成为前史。
撤销敷衍福利费的计提,员工福利性质费用据实列支,不再答应有余额,其实质是国家、股东、员工之间的利益联系得到重新分配。因为员工福利性质费用支用的越多,可在国家与股东之间分配的利益就越少,所以需求必定的配套方针,标准员工福利性质费用支用规模。从《公例》规则来看,关于惠及悉数或部分员工的一些福利性费用,如员工旅行费、节日慰劳费等,因为是用于员工个人。所以也是制止企业承当的。《公例》这么规则,主要是出于根绝公款私用、以权谋私的现象,防止因单个人不妥行为危及企业、国家和股东利益,而不是真实下降员工收入水平。企业能够经过恰当进步员工薪酬水平的方法,将暗补变为明补,这样既能够进步员工收入分配的透明度,削减单个员工不妥行为发作的可能性,又能够使员工的全体收入水平不至于削减,使员工的作业积极性不至于下降。
二、履行新管帐准则后原敷衍福利费余额的管帐处理
依据《企业管帐准则第38号--初次履行企业管帐准则》运用攻略的有关规则,上市公司初次履行日企业的员工福利费余额,应当悉数转入敷衍员工薪酬(员工福利)。初次履行日后第一个管帐期间,依照《企业管帐准则第9号--员工薪酬》规则,依据企业实践情况和员工福利方案承认敷衍员工薪酬(员工福利),该项金额与原转入的敷衍员工薪酬(员工福利)之间的差额调整管理费用。
除上市公司依照《企业管帐准则--初次履行管帐准则》履行以外,财政部于2007年3月20日发布的《关于施行修订后的(企业财政公例)有关问题的告诉》(财企[2007]48号)规则:修订后的《企业财政公例》施行后,企业不再依照薪酬总额14%计提员工福利费,2007年现已计提的员工福利费应当予以冲回。该告诉还规则了敷衍福利费余额的相关内容处理规则,即到2006年12月31日,敷衍福利费账面余额(不含外商投资企业从税后赢利中提取的员工福利及奖赏基金余额)区别情况处理:(1)余额为赤字的,转入2007年年头未分配赢利,由此形成年头未分配赢利负数的,顺次以恣意盈利公积和法定盈利公积补偿;仍缺乏补偿的,以2007年及今后年度完成的净赢利补偿。(2)余额为结余的,持续依照原有规则运用,待结余运用结束后,再履行新《公例》。即本来开支的员工福利费项目,先核销敷衍福利费,待其归零后,再直接列支本钱(费用)。企业施行公司制改建或许产权转让时,结余应当转增本钱公积。
对企业而言,敷衍福利费结余是历年堆集起来的企业员工合法的权益,假如将该结余一次性转入企业当期赢利,其实质是将企业对员工的负债转为国家和企业所有者的权益,国家得到了税收收入,股东添加了对企业的权益,员工的权益却削减了;而且在同等条件下,敷衍福利费无结余的企业员工相对有结余企业的员工享用到了更多的权益,有违公正准则。所以管帐准则和财政公例都给了企业一个缓冲期,企业能够在此期间将以前年度结余的敷衍福利费运用完,然后尽量防止前述规则带来的负面效应。
三、履行新企业所得税法后原敷衍福利费余额的税务处理
依据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施行法令》第40条规则,“企业发作的员工福利费开销,不超越薪酬薪水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做好2007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作业的弥补告诉》(国税函[2008]264号)对过渡期员工福利费税前扣除相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清晰。文件规则,2007年度的企业员工福利费仍按计税薪酬总额的14%核算扣除,未实践运用的部分应累计计和员工福利费余额。2008年及今后年度发作的员工福利费,应先冲减以前年度累计计提但没有实践运用的员工福利费余额,缺乏部分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则扣除。企业以前年度累计计提但没有实践运用的员工福利费余额已在税前扣除,归于员工权益,假如改动用处的,应调整添加应交税所得额。
[例]某企业2006年底敷衍福利费贷方余额80万元,结转到了2007年。假定该企业2007年计税薪酬总额为1000万元,实践发作的员工福利为100万元,因2007年《企业财政公例》施行后,不再答应计提员工福利费,该企业当年发作的100万元员工福利费,应领先冲销2006年结转的80万元的余额,待其归零后,再将20万元直接列支本钱(费用),2007年底“敷衍员工薪酬--员工福利”的账面价值为零。
但依据国税函[2008]264号文件规则,2007年该企业尽管实践发作员工福利费开销100万元,但该企业2007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时税前扣除额为140万元(1000×14%),当年应调减应交税所得额120万元,2007年底“敷衍员工薪酬--员工福利”的计税根底为120万元(80万 140万-100万),计税根底与账面价值的差额120万元为应交税暂时性差异。
假定该企业2008年薪酬薪水总额为1000万元,实践发作的员工福利费180万元依照管帐处理悉数计入本钱费用。依据国税函[2008]264号文件规则,2008年实践发作的员工福利费应先冲减以前年度累计计提但没有实践运用的员工福利费120万元,因冲减后的金额60万元小于当年的税前抵扣限额140万元(1000万×14%),故当年税前抵扣的金额应为60万元,当年应调增应交税所得额和转回的应交税暂时性差异均为1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