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帮助104人
回复于2025-04-10 17:49:44
针对购买课程后出现“货不对板”且对方催缴尾款的情况,建议按照以下步骤处理: 一、立即停止支付尾款 暂停付款:明确告知对方因课程内容与宣传不符,在问题未解决前拒绝支付剩余费用,避免进一步损失。 保存催缴证据:记录对方催缴的聊天记录、电话录音等,作为后续维权依据。 二、收集并固定关键证据 合同与宣传材料:保存课程购买合同、支付凭证、商家宣传页面截图(如课程内容、质量承诺等)。 课程内容对比:录制课程视频或截图,对比实际内容与宣传差异,形成直观证据。 沟通记录:整理与商家协商退款的聊天记录、邮件等,证明对方推诿或拒绝退款的过错。 三、协商与投诉 直接协商 向商家明确提出课程质量问题,要求终止合同、退还未履行部分的费用,并拒绝支付尾款。 参考案例:法院调解中,商家因证据确凿同意赔偿(如中赔偿2500元)。 平台介入 若通过电商平台购买,申请平台介入调解(如淘宝、微店等),利用平台规则施压。 行政投诉 拨打12315或登录全国12315平台投诉,说明商家虚假宣传、拒不退款。 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要求对商家虚假宣传行为调查处罚。 四、法律途径 起诉主张权利 解除合同:以“根本违约”为由起诉,要求解除合同、退还已付费用。 三倍赔偿:若商家存在故意欺诈(如宣传参数造假),可主张“退一赔三”,最低赔偿500元。 违约金:若合同约定违约金,可要求对方承担(但需注意违约金合理性)。 申请财产保全 若担心商家转移资产,可向法院申请冻结其账户,确保判决后能执行。 五、注意事项 警惕霸王条款:商家若以“虚拟商品不退换”为由拒绝,可主张条款无效(因质量问题不适用)。 保护个人信息:退款时避免随意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防止二次风险。 避免私下和解陷阱:若对方提出“部分退款换好评”等方案,需书面确认条款,防止后续纠纷。 附:相关法律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欺诈行为需退一赔三,赔偿不足500元按500元计。 《民法典》第577条:违约方需承担继续履行、赔偿损失等责任。 建议优先通过协商或投诉快速解决,若商家态度强硬,及时委托律师准备诉讼材料,提高胜诉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