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遭遇合同欺诈怎么办?如何追回损失?
文章分类|以案说法
2025-11-25
导读:遭遇合同欺诈怎么办?如何追回损失?

引言:合同欺诈频发,维权需找对方向

“签了加盟合同,对方承诺的扶持全没兑现,这算欺诈吗?”“买设备时对方隐瞒质量问题,付了款才发现,怎么要回钱?” 江苏首维律师事务所在日常法律咨询中,经常接到当事人遭遇合同欺诈后的求助。合同欺诈不仅会导致经济损失,还可能让当事人陷入长期纠纷。但很多人分不清 “合同欺诈” 和普通 “民事纠纷”,维权时选错路径,错过最佳追损时机。本文结合《民法典》《刑法》规定及江苏扬州本地司法实践,由江苏首维律师事务所律师拆解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维权方式,助力读者高效追回损失。

一、核心问题一:如何区分合同欺诈与普通民事纠纷?(认定关键)

(一)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明确了 “合同诈骗罪” 的构成要件,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二)合同欺诈与民事纠纷的 3 大核心区别

1.主观意图不同

• 合同欺诈: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前就有 “非法占有” 目的,比如虚构项目、伪造资质,从一开始就没想履行合同。例如扬州某建材公司,伪造 “与国企合作的供货协议”,骗取多家经销商加盟费后失联,就属于典型欺诈。

• 民事纠纷:双方均有履行合同的意愿,只是因市场变化、资金短缺等客观原因无法履行,或对合同条款理解有分歧,不存在“故意欺骗”。江苏首维律师事务所律师提示,比如卖方因上游厂家断货导致无法交货,就属于普通民事纠纷,而非欺诈。

2.行为手段不同

• 合同欺诈:会采用虚构事实、隐瞒关键真相的手段,如伪造营业执照、虚假宣传 “盈利数据”、隐瞒标的物重大缺陷(如二手设备曾发生重大故障)。

• 民事纠纷:无故意欺骗行为,比如买方因预算不足延迟付款,或卖方交付的货物与约定略有差异(但不影响核心使用),均属于履行中的问题,而非欺诈手段。

3.法律后果不同

• 合同欺诈:受欺诈方有权撤销合同,要求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若欺诈金额较大(江苏地区一般 5 万元以上),还可能构成 “合同诈骗罪”,行为人需承担刑事责任(判刑、罚金)。

• 民事纠纷:通常按 “违约责任” 处理,比如违约方支付违约金、继续履行合同,不涉及刑事处罚。

二、核心问题二:遭遇合同欺诈,可通过哪些途径维权?(分场景指导)

(一)维权前的 3 项准备工作

1.固定欺诈证据:收集合同原件、对方的宣传资料(如网页截图、聊天记录)、付款凭证(转账记录、发票),重点标注 “对方虚构的内容”“隐瞒的真相”,比如对方承诺 “月盈利 5 万元” 的聊天记录,与实际亏损的财务报表对比,就能证明欺诈。

2.核算损失金额:统计已支付的款项(如加盟费、货款)、因欺诈产生的额外支出(如为履行合同租赁场地的费用、差旅费),明确 “追损目标”。

3.判断欺诈程度:若对方失联、伪造公文,或损失金额超 5 万元(江苏地区合同诈骗罪立案起点),优先考虑刑事报案;若对方仍能联系,只是不履行承诺,可先尝试民事维权(协商、起诉撤销合同)。

(二)3 类维权途径及适用场景

1.刑事报案(适用于涉嫌 “合同诈骗罪” 的情况)

• 报案地点:向对方住所地或合同签订地的公安机关报案,提交证据清单(含合同、付款记录、欺诈证据),填写《报案笔录》。

• 注意事项:若公安机关立案,会通过侦查冻结对方账户、查封财产,后续可通过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追回损失。江苏首维律师事务所律师提示,扬州江都区一起合同诈骗案中,当事人报案后,警方快速冻结了诈骗公司的银行账户,最终帮 10 余名受害人追回 80% 的损失。

2.民事撤销(适用于欺诈导致合同可撤销的情况)

• 维权方式: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 “撤销合同”,要求对方返还财产(如预付款、货款),赔偿利息损失、合理费用(如律师费、诉讼费)。

• 时效要求: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受欺诈方需在 “知道或应当知道欺诈事实之日起 1 年内” 申请撤销,超期则无法主张。

3.协商与调解(适用于损失较小、对方有协商意愿的情况)

• 操作技巧:先向对方发《律师函》,明确指出欺诈行为、法律后果,要求限期返还钱款;若对方愿意协商,可签订《和解协议》,约定还款金额、时间(需明确 “逾期不还的违约责任”)。江苏首维律师事务所可协助起草《律师函》《和解协议》,提高协商成功率。

三、核心问题三:维权过程中常见误区,如何避免?(避坑指南)

(一)3 大高频误区及风险

误区 1:“只要对方没履行,就一定是欺诈”

• 风险:盲目认定 “欺诈”,拒绝与对方协商,也不及时起诉,导致超过诉讼时效(普通民事纠纷诉讼时效 3 年,撤销合同时效 1 年)。

• 建议:先咨询律师判断是否属于欺诈,若属于民事纠纷,可通过 “起诉要求承担违约责任” 快速维权。

误区 2:“证据不全也能维权”

• 风险:仅靠口头陈述 “对方欺诈”,无书面证据(如聊天记录、虚假宣传材料),法院或公安机关难以支持诉求。

• 建议:即使对方删除聊天记录,也可通过 “微信账单截图”“通话录音”(需明确对方身份)、“证人证言”(如其他被骗者的陈述)补充证据。江苏首维律师事务所可协助调取相关证据,如向法院申请 “调查令”,获取对方的工商登记信息、银行流水。

误区 3:“私下和解后,不签书面协议”

• 风险:对方口头承诺 “还款”,但事后反悔,无书面协议无法证明约定,导致追损失败。

• 建议:无论协商结果如何,都要签订书面《和解协议》,注明 “还款金额、支付时间、逾期违约金”,并让对方签字盖章(公司需盖公章,个人需按手印)。

(二)江苏首维律师事务所专业建议

1.及时咨询律师:遭遇疑似欺诈后,3 日内咨询专业律师,避免因 “不懂法律” 选错维权路径。江苏首维律师事务所可提供 “1 对 1” 案件分析,判断是否属于欺诈、哪种维权方式最优;

2.善用 “撤销权”:若符合《民法典》可撤销情形,需在 1 年内申请撤销合同,一旦超过时效,将无法主张;

3.联动多部门:若公安机关不予立案(认为属于民事纠纷),可凭《不予立案通知书》向法院起诉,通过民事诉讼追回损失,避免 “刑事不立案、民事错过时效” 的双重风险。

结语:遭遇合同欺诈别慌,专业指导是关键

合同欺诈的维权,核心在于 “精准认定行为性质 + 选对维权路径”。江苏首维律师事务所提醒广大市场主体:签订合同时要仔细核查对方资质、留存宣传材料,一旦遭遇欺诈,及时固定证据、咨询专业律师,避免拖延导致损失扩大。若您正面临合同欺诈问题,想了解如何认定行为、追回钱款,可随时联系江苏首维律师事务所。我们将依托《民法典》《刑法》规定及扬州本地办案经验,为您制定个性化维权方案,协助收集证据、代理报案或诉讼,最大限度帮您追回经济损失。

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新闻时事、法律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作品内图片源于网络。仅供交流学习,若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联系客服告知,我们核实后将立即删除。

热门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