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办案例 | 捍卫婚姻财产权益,胜诉彰显正义力量 ——律新团队代理原配起诉第三者返还财产案胜诉

一、案件背景:
2022年至2024年间,原告张女士发现其丈夫李先生在婚姻存续期间,通过微信多次向被告王女士转账共计227310元,其中包含“520”“1314”等具有特殊含义的金额,并存在暧昧短信及同居迹象。张女士认为,该行为不仅违背夫妻忠实义务,更侵犯了其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平等处理权,遂委托律新律师团队提起诉讼,要求确认赠与无效并返还全部款项。
二、【案件难点:证据链条复杂,公序良俗成焦点】
1. 证据关联性争议:需证明转账行为与不正当关系的直接关联,且被告王女士明知张女士的丈夫李先生的婚姻状态;
2. 法律定性分歧:被告系服务场所工作人员,被告辩称部分款项为“服务小费”或“借贷”,主张赠与合法;
3. 社会价值衡量:如何通过司法裁判明确婚姻财产保护与公序良俗的边界。
三、【律师策略:精准攻防,以法理破局】
1. 证据整合:团队深入梳理60笔微信转账记录、外卖订单、通话录音及李先生自认的事实,构建“特殊金额+同居事实+暧昧对话”的完整证据链,证明赠与行为超出正常交往范畴。 重点针对,被告王女士辩称对李先生的婚姻状况不知情的情况。律新团队提出李先生的转账存在周期性,在张女士寒暑假带孩子与李先生共同居住期间,几乎没有转账反证王女士明知李先生的婚姻状况。
2. 法律剖析:援引《民法典》第1062条(夫妻共同财产)、第153条(违背公序良俗无效)及第157条(财产返还),主张李先生擅自处分共同财产的行为无效。
3. 类案支撑:参考最高人民法院类似判例,强调婚姻财产保护的社会导向,驳斥被告“服务对价”的抗辩。
四、【胜诉成果:全额追回核心款项】
法院最终采纳我方观点,判决被告陈娟返还21万元(扣除合理小费及争议借款),并认定李先生的赠与行为因违背公序良俗而无效。本案不仅为张女士挽回经济损失,更通过司法裁判明确:婚姻存续期间,一方擅自将共同财产赠与第三者,严重损害配偶权益与社会伦理,法律必将否定其效力。
律新团队评述:
【案件启示:专业与温度并重,守护家庭权益】
1. 法律专业性:针对复杂财产纠纷,需精准把握证据细节与法律适用,如本案中“特殊金额”的定性直接影响了判决结果;本案胜诉彰显司法机关对婚姻家庭价值的维护,与最高人民法院“用类案引导止戈息讼”的理念高度契合;
2.社会价值导向:本案的判决不仅维护了张女士的财产权益,更向社会传递了明确的信号,即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擅自将共同财产赠与第三者的行为是违背公序良俗的,法律将坚决予以否定。
3.维权意识的重要性:通过此类案件,提醒广大民众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在婚姻关系中,一旦发现配偶存在不当行为,应及时收集证据,寻求法律帮助,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律新团队深耕包括婚姻家事与财产纠纷领域在内的民商事纠纷,始终秉持“专业+诚信”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始终以客户权益为核心,并持续跟进被告履行情况,确保判决落地,避免“迟到的正义”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若您正面临类似困境,欢迎垂询,让我们为您的合法权益保驾护航!
(注:文中案例细节已脱敏处理,判决结果以生效法律文书为准。)
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新闻时事、法律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作品内图片源于网络。仅供交流学习,若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联系客服告知,我们核实后将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推荐
查看更多 
热门咨询
-
问
关于一件诈骗案的咨询案件
你要咨询什么问题?可以点击头像联系,把证据发给我审查、了解诉求,以更清楚明确的回答问题,详细咨询案情,描述事实案情细节,发送图文资料过来,点击头像一对一咨询,可以获得更专业有效准确的解答。
易磊等12位律师已回复 -
问
你好,我想咨询一下,多年的夫妻已经名存实亡,该怎样办理离婚事宜?
双方没有争议就协议离婚,对方不同意的话就起诉离婚
张伟丽等12位律师已回复 -
问
我老公婚前给我的钱,婚后给我借走了,离婚的话还能要回来吗
是否签订借条了,你说的借走了,找你要钱时明确说了是借你的钱吗
刘蓉等11位律师已回复 -
问
领了离婚证后,离婚协议书内容还可去民政局更改不
这个不可以改了,只能双方自行协商变更离婚协议内容。
刘蓉等11位律师已回复 -
问
公司以效益不好为由降薪,并且没有发放任何通知,无故调动办公地点,也是口头
明确拒绝,如果对方坚持调岗,你可以提被迫离职,要求支付补偿金N,如果对方表示辞退,你可以要求支付你辞退赔偿金2N,具体可以私信联系指导你怎么做,可以代写文书准备资料仲裁。
易磊等11位律师已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