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住房公积金贷款的申请条件和申请流程有哪些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8-17 03:23

住宅公积金告贷的请求条件:只要参与住宅公积金准则的员工才有资历请求住宅公积金告贷,没有参与住宅公积金准则的员工就不能请求住宅公积金告贷。参与住宅公积金准则者要请求住宅公积金个人购房告贷还有必要契合以下条件:即请求告贷前接连缴存住宅公...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住宅公积金告贷的请求条件和请求流程有哪些的常识,跟着听讼网小编一同看看吧。
住宅公积金告贷的请求条件
(1)只要参与住宅公积金准则的员工才有资历请求住宅公积金告贷,没有参与住宅公积金准则的员工就不能请求住宅公积金告贷。
(2)参与住宅公积金准则者要请求住宅公积金个人购房告贷还有必要契合以下条件:即请求告贷前接连缴存住宅公积金的时刻不少于六个月。由于,假如员工缴存住宅公积金的行为不正常,断断续续,阐明其收入不安稳,发放告贷后简单发生危险。
(3)爱人一方请求了住宅公积金告贷,在其未还清告贷本息之前,爱人两边均不能再获得住宅公积金告贷。由于,住宅公积金告贷是满意员工家庭住宅根本需求时供给的金融支撑,是一种住宅确保型的金融支撑。
(4)告贷请求人在提出住宅公积金告贷请求时,除有必要具有较安稳的经济收入和归还告贷的才能外,没有没有还清的数额较大、或许影响住宅公积金告贷归还才能的其他债款。当员工有其他债款缠身时,再给予住宅公积金告贷,危险就很大,违反了住宅公积金安全运作的准则。
住宅公积金告贷的请求材料
1告贷人及爱人(如有)的有用身份证明、户口簿(第二代身份证需求复印反面页,户口簿应复印扉页、户主页、告贷人及爱人页)。
2婚姻证明:未婚的由户口所在地婚姻登记处开具独身证明;离婚的供给离婚证明及未再婚证明(离婚证、法院判决书或裁定书,未再婚证明由户口所在地婚姻登记处开具);已婚的供给结婚证。
3告贷人与售房单位签定的购房合同原件。
4告贷人自己及其爱人(已婚的)一起填写的告贷请求表、单位开具的缴存住宅公积金证明、工资收入证明、告贷人银行卡最近一年的流水。
5告贷人先行交付给售房单位的不低于协议规则的首付款收据。
住宅公积金告贷请求流程
1初审:由住宅资金管理中心对请求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开始检查,包含请求人资历、告贷额度、告贷期限,初审合格今后,由中心出具《典当物审阅评价通知单》。
2评价:请求人持《典当物审阅评价通知单》到中心指定的评价组织,对所购买的房子价值进行评价。经济适用房不需求评价。
3审阅:请求人持评价组织出具的《评价陈述》以及中心要求的初审材料到中心进行告贷审阅。假如合格,中心开具《住宅资金管理中心担保托付告贷查询通知单》。
4处理担保手续:请求人持《住宅资金管理中心担保托付告贷查询通知单》,依照自己挑选的担保方法处理担保手续。假如挑选典当 确保的方法,确保人应该出具书面的担保函;假如挑选典当 稳妥或第三人确保的方法,应该到稳妥公司投保或到担保组织处理托付担保手续。
5签定告贷合同。
6住宅资金管理中心与受托行签定托付告贷协议。
7告贷人直接向住宅资金管理中心提出告贷请求,受托职业可根据需求,代为搜集告贷人请求材料,一致交住宅资金管理中心审阅、批阅。
8住宅资金管理中心对每笔告贷金额、期限、利率批阅同意后,与受托行签定托付告贷合同。
9受托行依照托付告贷合同约好,与告贷人别离签定《住宅公积金托付告贷典当合同》、《住宅公积金托付告贷质押合同》和《住宅公积金托付告贷确保合同》后,处理告贷手续。
10受托即将告贷直接划入售房方在受托行开立的指定账户。
住宅公积金告贷额度
积金告贷额度的核算,要根据还贷才能、房价成数、住宅公积金账户余额和告贷最高限额四个条件来确认,四个条件算出的最小值便是告贷人最高可贷数额。公积金告贷额度核算方法如下:
依照还贷才能核算的告贷额度
核算公式为:
[(告贷人月工资总额 告贷人所在单位住宅公积金月缴存额)×还贷才能系数-告贷人现有告贷月应还款总额]×告贷期限(月)。
按运用爱人额度
[(夫妻两边月工资总额 夫妻两边所在单位住宅公积金月缴存额)×还贷才能系数-夫妻两边现有告贷月应还款总额]×告贷期限(月)。
其间还贷才能系数为40%
月工资总额=公积金月缴额÷(单位缴存份额 个人缴存份额)。
依照房子价格核算的告贷额度
?
核算公式为:告贷额度=房子价格×告贷成数
依照告贷最高限额核算的告贷额度
运用自己住宅公积金请求住宅公积金告贷的,告贷最高限额40万元;一起运用爱人住宅公积金请求住宅公积金告贷的,告贷最高限额60万元。运用自己住宅公积金请求住宅公积金告贷,且请求告贷时自己正常缴存弥补住宅公积金的,告贷最高限额50万元;一起运用爱人住宅公积金请求住宅公积金告贷,且请求告贷时自己或其爱人正常缴存弥补住宅公积金的,告贷最高限额70万元。
以上是听讼网小编收拾的常识,谢谢您的阅览,想了解更多内容,请持续重视听讼网。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