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假一赔三不赔怎么办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9-03-19 22:15
根据我国顾客权益保护法的规矩,顾客要购买产品的时分,假如购买的产品是归于假充伪劣的,能够要求产品进行补偿。许多商家为了标明自己产品是真的,往往会推出假一赔三的出售策略,那么假一赔三不赔怎么办?下面由听讼网小编为读者进行回答。
一、假一赔三不赔怎么办
《顾客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运营者供给产品或许服务有诈骗行为的,应当依照顾客的要求添加补偿其遭到的丢失,添加补偿的金额为顾客购买产品的价款或许承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添加补偿的金额缺乏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令还有规矩的,依照其规矩。
商家不履行假一赔三准则的,假如产品是在实体的店肆购买的,能够到顾客权益委员会投诉,假如产品是在网店购买的,能够找网购渠道投诉。
二、质量法含义的“假充伪劣产品”
1、出产出售范畴“的假充伪劣产品”
2011年修订的《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若干问题的定见》中第八项规矩了出产出售范畴的假充伪劣产品行为,共九类:
(1)出产国家明令筛选产品,出售国家明令筛选并中止出售的产品。国家明令筛选的产品,指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根据其行政功能,依照必定的程序,选用行政的办法,经过发布行政文件的方法,向社会发布自某日起制止出产、出售的产品。
(2)出售失效、蜕变产品的行为。失效、蜕变产品,指产品失掉了原有的效能、效果,产品发生了实质性改变,失掉了应有运用价值的产品。
(3)假造产品产地的行为。指在甲地出产产品,而在产品标识上标示乙地的地名的质量诈骗行为。
(4)假造或许冒用别人厂名、厂址的行为。指不合法标示别人厂名、厂址标识,或许在产品上假造、假造不真实的出产厂厂名和厂址以及在产品上私行运用别人的出产厂厂名和厂址的行为。
(5)假造或许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行为。指在产品、标签、包装上,用文字、符号、图画等方法不合法制造、假造、假造或不合法标示质量标志以及私行运用未获赞同的质量标志的行为。质量标志包含我国政府有关部门赞同或认可的产品质量认证标志、企业质量体系认证标志、国外的认证标志、地舆标志等。
(6)在产品中掺杂、掺假的行为。指出产者、出售者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许造假,进行质量诈骗的违法行为。其结果是,致使产品中有关物质的成分或许含量不契合国家有关法令、法规、规范或许合同要求。
(7)以假充真的行为。指以此产品假充与其特征、特性等不同的他产品,或许假充同一类产品中具有特定质量特征、特性的产品的诈骗行为。
(8)以次充好的行为。指以低层次、低等级产品假充高层次、高等级产品或许以旧产品假充新产品的违法行为。
(9)以不合格产品假充合格产品的行为。不合格产品是指产品质量不契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规矩的产品。以不合格产品假充合格产品是指以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作为或许充任合格产品。
2、运营性服务活动中运用的假充伪劣产品
2011年修订的《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若干问题的定见》中第九项规矩了在运营性服务活动范畴运用假充伪劣产品的行为。在运营性服务活动中运用假充伪劣产品主要是指在美容美发、餐饮、修理、文娱等运营服务活动中,运营者运用假充伪劣产品为顾客供给服务的行为,共七类:
(1)不契合保证人体健康、人参产业安全规范的产品;
(2)掺杂掺假产品;
(3)以次充好产品;
(4)以不合格产品假充合格产品;
(5)国家明令筛选并中止出售的产品;
(6)失效蜕变的产品;
(7)标识标示的不规范、不精确的产品。
三、掺杂掺假的确定
关于“掺杂掺假”的界说,刑法和质量法不完全相同。两高《关于处理出产、出售伪劣产品刑事案子详细使用法令若干问题的解说》中的“掺杂、掺假”,是指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许异物,致使产品质量不契合国家法令、法规或许产品明示质量规范规矩的质量要求,下降、失掉应有运用性能的行为;而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若干问题的定见》中“掺杂掺假”,是指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许造假,进行质量诈骗,致使产品中有关物质的成分或许含量不契合国家有关法令、法规、规范或许合同要求。
那么“掺杂掺假”应当怎么确定呢?以两高司法解说为准还是以国家局文件为准?从法令适用规矩上讲,明显前者效能等级高于后者,因而,确守时应以两高司法解说为准。再回到本文最初我说到的掺杂掺假棉花案子,执法人员抓到掺假现行,但查验陈述中却查验不出掺入的不孕籽回收棉,因涉案货值金额契合刑事案子移交规范,咱们移交山东省公安厅后,公安部门书面回复不承受,理由是不契合两高司法解说中“掺杂掺假”的规矩,未到达“不契合国家法令、法规或许产品明示质量规范规矩的质量要求,下降、失掉应有运用性能”的程度。对此,我局案审委定见也有不合,但我个人赞同省司法厅的定见。
上述便是小编对“假一陪三不赔怎么办”问题进行的回答,商家不履行假一赔三准则的,假如产品是在实体的店肆购买的,能够到顾客权益委员会投诉,假如产品是在网店购买的,能够找网购渠道投诉。假如读者需求法令方面的协助,欢迎到听讼网进行法令咨询。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