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股票发行制度中的“承与销”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9-03-21 23:00国外的公司是怎么上市的?国外的发行准则是怎样构成的?他们与我国现在的发行准则有哪些不同之处?记者造访了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美国三普出资办理公司总裁等职、现任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
记者一说到发行准则这几个字,金岩石首要"声明":"所谓出资银行事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用行话说是大投行和小投行。我国的发行准则是小投行,并且是小投行的一部分,由于证券发行事务中最大的一块是债券,而我国债券买卖的99%在银行间商场,由证券公司主导发行的买卖所债券商场仅占1%,所以咱们评论的发行准则仅限于股票发行准则。"
记者:我知道你在美国本钱商场从业多年,从1992年就开端参加证券分销,"老三股"中的我国轮胎(TIK)是你在荚国参加分销的。在美国,谁同意一个公司上市?谁确认股价?
金岩石:由于发行准则的差別,人们常常以为本钱商场上的买卖行为不同于其他产品商场,其实本钱商场和农贸商场相同,卖方决议要不要卖,所以谁同意公司上市呢,明显只能是公司老板自己同意。买方决议价格,也便是商场定价。换句话说卖股票就像卖白菜相同,不同在于没有人做假白菜,由于做假白菜比种真白菜还贵,可是却有人做假股票,由于制作虚伪信息和虚拟溢价的本钱很低。
记者:现代证券商场的运营系统是"三位一体":所一会一商,即买卖所、证监会、大投行。在国外,这"三位"在发行中各自承当什么人物呢?
金岩石:从各国证券史的开展来看,简直都经历过这样几个阶段:先是有所无会无商,后来是强所弱会弱商,再后来才呈现强会弱所弱商或强会强所弱商。证券发行的审核权从买卖所转移到证监会是现代才有的形式,如香港是最近两年才把承销审核权从联交所转到证监会。美国的证监会产生于1929-1933年大惨淡时期,有适当一段时间美国证监会也是无所作为,由于纽交所独占了证券商场。直到1940年有了基金法,50年代有了证券业协会,券商和组织的力气上升了。为了打破纽交所对证券商场独占,证券业协会在1971年搭建了券商间主动报价渠道,也便是纳斯达克商场。
买卖所商场和纳斯达克商场的发行准则是不相同的,为了一致和谐,美国证监会提出了注册制(Filing)。
Filing在这应该译成存档,依照注册制或存档制的程序,美国的证券承销流程能够规范化为"14周4阶段":第一阶段是填表,按券商作业日记计4周,完结两份文件,一是发行公司的尽职调查报告,二是承销券商的注册挂号陈说;第二阶段是证监会注册和路演预备,券商规范作业日计为6周;假如在此期间没有证监会的质询便主动进入第三阶段;这个阶段为期两周,主要是等候证监会的反应(不反应视为无异议)并预备"红头",并能够在报纸上刊登"石碑"广告和路演;第四阶段是最终两周,做两件工作,一是发行招股说明书,俗称"白皮",二是依据路演的订货率确认新股发行价。"白皮"是给出资人看的,主要内容是经证监会核实后的尽职调查报告和新股注册陈说。"白皮"主页的下半截是证监会的规范陈说语:美国证券办理委员会既不同意,也不不同意该公司的上市;美国证券办理委员会即不确保,也不不确保本资料内容的彻底与精确;与此相反是违法。有许多翻译把最终这句英文省掉掉了,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陈说,由于这句话的实在意义是证监会不论违法,只管程序。这便是美国程序性注册制的根本精力。程序性上市和程序性退市,是证券商场坚持生命力的血液循环系统。上市公司的第一个公示之所以被称为"石碑"广告,其意义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完毕了,一个产品的生命开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