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用人单位有权随意扣发年终奖金吗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12-29 12:01

企业篇
单位有必要发放年终奖吗?
答:年终奖的发放,劳作法令没有硬性规则,是否发放年终奖,归于单位的自主权。但假如劳作合同中有明确规则,或许单位的规章制度中对年终奖有明确规则,单位就应该依照约好或许规则发放。
用人单位有权随意扣发年终奖金吗?
假如劳作合同明确规则年终奖金归于劳作酬劳的一部分,或许用人单位将发放年终奖金规则在规章制度里,那么用人单位不能无故扣发职工的年终奖金。
第二种情况是,年终奖金是用人单位给予职工的一种特别奖赏,不适用于一切职工,不归于劳作酬劳的一部分,这种情况用人单位能够依据运营情况和职工的作业体现自主决议是否发放此类年终奖金。
年终奖延期、分期发放是否违法?
依据《劳作法》规则,年终奖是薪酬的一部分,归于劳作酬劳的规模,假如在劳作合同或规章制度中规则发放年终奖,那么推延年终奖的发放,无异于欠薪。
依照《劳作法》规则,不得克扣或许无故拖欠劳作者的薪酬,对迟发年终奖的企业主应给予批判教育,严峻的可由劳作行政部分责令付出劳作者的薪酬酬劳、经济补偿,并责令付出赔偿金,以损害劳作者合法权益景象论处。至于企业将年终奖分期发放,并不违法。
企业关于怎样发放年终奖有自主权,因而只要不延期,分期并不违法。
可否每月从职工薪酬中扣除一部分用作年终奖?
有些用人单位与劳作者在合同中约好,每月从薪酬中扣除一部分押在单位,年末再以年终奖的办法发放,这种年终奖其实便是薪酬,假如用人单位歹意拖欠,劳作者不只能够要求用人单位付出,还能够向劳作督查或裁定部分建议加付赔偿金。
单位是否能够什物办法抵发年终奖?
《薪酬付出暂行规则》第五条规则,薪酬应当以法定钱银付出,不得以什物及有价证券代替钱银付出。因为年终奖归于薪酬性质,因而年终奖的发放不能以什物抵发。
13薪能够当作年终奖吗?
许多企业,特别是外企喜爱选用13薪或14薪的办法来奖赏职工,即按职工平常月收入的数额在年末加发一个月至数个月的薪酬。而13薪与年终奖有所区别。它不是奖金,和月薪性质相同,归于固定发放,发放数额、办法、时刻都是确认的。并且13薪作为月薪酬核算个税,年终奖个税则需求平摊12个月后再核算。
职工篇
“我”能拿年终奖吗?
《劳作法》明确规则:“薪酬分配应当遵从按劳分配准则,实施同工同酬。”年终奖归于劳作酬劳,也有必要遵从同工同酬准则。”
以下说法都违背《劳作法》中“同工同酬”准则:
1.查核合格后才干享用年终奖
2.查核前脱离单位的不能拿年终奖
3.发放时不在册的职工不拿年终奖
4.未做满一年的职工不能拿年终奖
5.年中离任的职工不能拿年终奖
提早离任、新进职工当年能够拿到年终奖吗?
假如劳作合同或公司规章制度都未对年终奖有明确规则,按同工同酬准则,劳作争议裁定组织或法院一般会支撑离任职工得到必定份额的年终奖。同理,“新进职工”也能够得到必定份额的年终奖。
年终奖个税怎样算?
?
年终奖也需归入薪酬核算个人所得税。
年终奖计缴个税的三种办法:
办法一:发放年终奖的当月薪酬高于5000元时,年终奖扣税办法为:年终奖*税率-速算扣除数,税率是按年终奖/12作为“应交税所得额”对应的税率。
办法二:当月薪酬低于5000元时,年终奖个人所得税:(年终奖-(5000-月薪酬))*税率-速算扣除数,税率是按年终奖-(5000-月薪酬)除以12作为“应交税所得额”对应的税率。
办法三:年终奖金与双薪同一个月内发放时,将所发的双薪与年终奖金兼并除以12个月,找出对应税率,(双薪 年终奖)/12×税率-速算扣除数。
多发了1块钱,得多交税上千元吗?
事例:单位发给小李年终奖18800元,依照有关年终奖个人所得税方针核算,小李应为这笔收入交税1775元,即税后小李实践拿到手的钱是17025元。同单位的小王年终奖是18000元,相同办法核算,应该交税540元,税后小王实践拿到手的钱是17460元。这样,就形成小李比小王仅仅多了800元年终奖,但却要比小王多缴1235元的税,导致小李实践上是“得不偿税”,还要倒贴,成果拿到手的钱就比小王少了435元。
这是因我国年终奖个人所得税核算办法导致的特别成果。18000元年终奖,对应税率是3%,应交税540元,税后能够拿到17460元。但假如年终奖添加1元到18001元,对应的计税税率为10%,应交税上升到1695.10元,成果,税后能拿到的年终奖只要16305.9元。也便是说,多发1元年终奖会导致税后少得1154.1元。
年终奖有哪些盲区能够合理避税?
年终奖“盲区”共有六个区段,分别是:[18001元,19283.33元];[54001元,60187.50元];[108001元,114600元];[420001元,447500元];[660001元,706538.46元];[960001元,1120000元]。
如:
发18001元比18000元多交税1154.1元;
发54001元比54000元多交税4950.2元;
发108001元比108000元多交税4950,25元;
发420001元比420000元多交税19250.3元;
发660001元比660000元多交税30250.35元;
发960001元比960000元多交税88000.4元。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