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数字遗产的继承问题及解决建议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10-19 22:38
数字遗产的承继问题及处理主张
(一)网络服务协议现实上扫除了对数字遗产承继的权力
现在在国内网络运营商供给的数字产品服务协议,不管是免费仍是付费的网络服务账号,运用者在必定时间内未运用或服务期满之后,很或许会被供给服务的公司收回其网络服务账号;而电子邮箱则只需3至6个月没登陆就会被冻住然后被刊出。
以腾讯为例,QQ只需要经过注册,用户就能够享用其供给的免费服务,但若长期不必,QQ号就会被收回,当然,QQ邮箱、QQ空间、QQ网络游戏等服务天然也不复存在。腾讯还规则:腾讯QQ账号运用权仅归于初始请求注册人,制止赠与、借用、租借、转让 或售卖。假如腾讯发现运用者并非账号初始注册人,腾讯有权在未经告诉的情况下收回该账号而无需向该账号运用人承当法令责任,由此带来的包含并不限于用户通讯中止、用户材料和游戏道具等清空等丢失由用户自行承当。腾讯制止用户暗里有偿或无偿转让账号,防止因账号问题产生纠纷,用户应当自行承当因违背此要求而 遭致的任何丢失,一起腾讯保存追查上述行为人法令责任的权力。相似的规则在《魔兽国际中文版运用条款》中相同存在。有学者剖析和总结网络服务协议对 承继权力扫除的原因有三个:即首先是出于对用户或别人隐私维护的考虑;其次是防止网络运营商需抽调专门人员进行承继人身份检查、对数字遗产进行切割等作业,下降运营本钱;第三是整理很多的冗余数据,进步网站运转速度。
(二)数字遗产的承继缺少法令依据
我国《承继法》第3条规则,遗产是指“公民逝世时留传的个人合法产业”,包含:公民的收入;公民的房子、储蓄和生活用品;公民的林木、家畜和家禽;公民的文物、图书材料;法令答应公民一切的生产材料;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产业权力;公民的其他合法产业。现行《承继法》拟定并实施于1985年,其时不行能有数字遗产的概念。由于缺少清晰的法令规则,导致数字遗产的承继行为在本质意义上很难完成。
(三)与隐私权存在抵触
虽然很多人期望经过数字遗产的承继取得一份宝贵的回忆瑰宝,但对个人隐私的维护却一直是数字遗产承继难以绕开的难题。yahoo公司的原则是坚持账户的私密性。“咱们对在yahoo注册的每位用户作出许诺,他们在yahoo网上的活动将被保密,即使在他们逝世后也是如此。”yahoo公司的发言人詹森·胡里如是说。确实,由于 数字遗产中或许含有很多的隐私信息,其具有者未必都期望这些信息为其承继人所见。在未得到数字产业具有者清晰表态的情况下,就向其承继者供给相关的信息,肯定会遭到现有部分网民的激烈对立。
二、处理数字遗产承继问题的几点主张
(一)加速关于虚拟产业维护的立法进展
我国关于虚拟产业的立法仍严峻滞后。现在我国法令相同没有关于虚拟产业的概念或规则,与此相关的法令条文也是寥寥无几。如《宪法》第13条规则:“我国公民合法的私有产业遭到法令的维护。”《民法通则》第75条规则:“公民的个人产业,包含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子、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材料、林木以 及法令答应公民一切的生产材料以及其他合法产业。”《刑法》第265条规则:“以牟利为意图,盗接别人通信线路、仿制别人电信码号或许明知是盗接、仿制的电信设备、设备而运用的,按照本法第264条的规则(盗窃罪)科罪处分。”
(二)由最高人民法院拟定相应的司法解说予以标准
前已述及,我国《承继法》第3条规则,遗产包含“公民的其他合法产业”,应该说这是个开放性条款。什么是“其他合法产业”?司法机关能够依据经济社会的 开展,做出相应的司法解说。笔者以为,最高人民法院能够效法刑事司法中的裁判思路,对“其他合法产业”进行扩张解说,把虚拟产业归入“其他合法产业”的范 围,经过拟定司法解说的方法,先行对数字遗产承继问题予以标准。
跟着网络普及化的程度日益进步,越来越多的法令界人士现已意识到,“数字遗产”的承继问题既是一个前卫的论题,也是一个严厉的论题,更是法令无法逃避的一个问题。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