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贷款不还属于合同诈骗罪吗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10-05 10:43
假如自己在和银行签定的借款合同的时分,那么就要准时进行归还借款,假如自己借款终究由于一些原因还不上的话,会不会构成合同欺诈罪?下面,为了协助我们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听讼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期望对您有所协助。
借款不还归于合同欺诈罪吗
最主要的便是看对方是不是归于片面成心直接的行为。
在经济往来中,因客观原因未及时付出货款,因拖欠货款引起经济纠纷是常见现象。可是,假如行为人片面上具有非法占有别人货款的意图,拒不付出,则或许构成欺诈违法。区别二者关键是看行为人片面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意图。
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本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意图,在签定、实行合同]过程中,采纳虚拟现实或许隐秘真持平欺诈手法,骗得对方当事人的资产,数额较大的行为。欺诈行为表现为下列几种方式:
(1)以虚拟单位或许冒用别人的名义签定合同的。
(2)以假造、变造、报废的收据或许其他虚伪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3)没有实践实行才能,以先实行小额合同或许部分实行合同的办法,拐骗对方当事人持续签定和实行合同的。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品、货款、预付款或许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5)以其他办法骗得对方当事人资产的。这儿所说的其他办法,是指在签定、实行经济合同过程中运用的上述四种办法以外,以经济合同为手法、以骗得合同约好的由对方当事人交给的货品、货款、预付款、或许定金以及其他但报资产为意图的全部手法。
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违法案件追诉规范的规则》的有关规则,以非法占有为意图,在签定、实行合同过程中,骗得对方当事人资产,涉嫌下列景象之一的,应予追诉:(1)个人欺诈公私资产,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2)单位直接担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施行欺诈,欺诈所得归单位一切,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
以上内容便是相关的答复,假如自己是由于一些原因无法还款的话这种状况不会构成合同欺诈罪,由于自己在片面方面并不是归于直接成心的行为,可是借款还不上,需要和银行方面进行洽谈,假如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能够咨询听讼网相关律师。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