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犯罪中止的概念、特征及处罚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7-23 07:00
违法间断的概念
违法间断的概念是:“在违法进程中,主动扔掉违法或许主动有用避免违法成果发作的,是违法间断。”
违法间断的特征
(一)片面性:行为为人片面上具有间断违法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持续违法和完结违法成果的状况下,主动作出的不持续违法或不寻求违法成果的挑选。首要,行为人清晰知道到自己能够持续违法或完结违法成果;其次,间断行为的施行是行为人主动作出的挑选;再次,间断违法的决意有必要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完全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间断违法的片面原因,有的是惧怕遭到赏罚的赏罚;有的是因为别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本的违法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的违法意图;有的则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惜,转而避免违法成果的呈现。违法间断的片面原因,不影响违法间断的建立。
(二)客观性:行为人客观上施行了间断违法的行为。榜首,间断行为是间断违法的行为,是使正在进行的违法间断的行为。第二,间断行为既能够作为的方式施行,也能够不作为的方式施行。第三,间断行为以不发作违法成果为建立条件,但这种成果,是行为人片面寻求的和行为所必定导致的成果。间断不只是一种心里状况的改变,还要求客观上有间断行为。间断行为分为两种状况:行为未施行终了、只要不持续施行就不会发作违法成果时,间断行为表现为扔掉持续施行违法行为;行为施行终了、不采纳有用办法就会发作违法成果的状况下,间断行为表现为采纳活跃办法有用地避免违法成果发作。
(三)时间性:违法间断有必要发作在违法进程中,而不能发作在违法进程之外。这儿的违法进程,包含准备违法的进程、施行违法的进程与违法成果发作的进程。不在这些进程之内施行的行为,不属于违法间断行为。间断的时间性,是由间断的有用性决议的,即“扔掉违法或许有用地避免违法成果发作”,决议了间断有必要发作在违法进程中。刑法第24条规则的“在违法进程中”,是指从违法准备起到违法既遂前的全进程。其间包含违法的准备、着手、施行和行为施行结束之后寻求的成果发作之前。假如违法现已既遂,即违法分子寻求的成果现已发作,则无间断,即理论上所说的“既遂之后无间断”。
(四主动性:违法间断有必要是有用地间断了违法行为或许有用地避免了危害成果。这是违法间断与违法准备、违法未遂在片面上的区别标志。 行为人间断违法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出于真挚悔悟,有的因为对被害人发作怜惜之心,有的因为惧怕赏罚处分,有的为了争夺宽大处理,如此等等。一方面,不能将引起行为人间断违法的原因,当作行为人毅力以外的原因,然后否定间断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存在客观妨碍就否定间断的主动性。在存在客观妨碍的状况下,有时行为人并没有知道到,而是出于其他原因扔掉违法的,应确定为间断;有时行为人知道到了,但一起以为该客观妨碍并不足以阻挠其持续违法,而是因为其他原因扔掉违法的,也应确定为间断。 主动,即自己主动,扔掉,即扔掉、丢掉的意思。所谓“主动扔掉”,是指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毅力间断能够进行下去的违法活动。它表现为行为人以为自己有或许完结违法的状况下,自行间断违法的进行(即“能达意图而不欲”)。假如行为人在自己以为不能将违法进行到底的状况下而扔掉违法,则不是违法间断,而是违法未遂(即“欲达意图而能”)。
共同违法中的违法间断
共犯间断是指在共同违法中,部分违法人主动间断违法的行为。应当视状况区别对待:
(一)在简略共同违法中,共犯都是施行犯,共犯中有一人决议间断后,然后竭力劝说其别人扔掉违法,假如其别人接受了劝说,扔掉原本能够持续下去的违法,全案都是违法间断;可是,假如一人间断后,其他共犯不愿意间断,但间断者采纳了有用办法避免危害成果的发作,间断者建立违法间断,其他不建立;假如一人间断,尽管阻挠或许别人但未能阻挠危害成果发作,因为不具备有用性特征,所以不能做为间断犯确定,只能在量刑时酌轻。不过有一种状况,假如间断者采纳了必定办法,有用地间断自己从前行为与违法的联络(消除“原因力”),即便后来发作危害成果,依然能够确定为间断。
(二)在杂乱共同违法中,施行犯间断违法,唆使犯应确定为未遂的唆使;
(三)间断犯假如向有关机关陈述,司法机关采纳了有用办法阻止了违法,应确定为间断。
违法间断的处分
我国刑法的规则来看,第24条第2款规则:“关于间断犯,没有形成危害的,应当革除处分;形成危害的,应当减轻处分”。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