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罪罪名解释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10-21 04:00[释义]
诋毁罪是指成心伪造并分布某些虚拟的现实,足以危害别人品格,损坏别人声誉;情节严峻的行为。
[刑法条文]
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许其他办法公然凌辱别人或许伪造现实诋毁别人,情节严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控制或许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通知的才处理,可是严峻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在外。
第九十八条本法所称通知才处理,是指被害人通知才处理。假如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通知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能够通知。
二、相关法令和决议:
《老年人权益保证法》第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许其他办法公然凌辱老年人、伪造现实诋毁老年人或许优待老年人,情节较轻的,按照治安管理处分法令的有关规则处分;构成违法的,依法追查刑事责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议》(2000.12.28)
四、为了维护个人、法人和其他安排的人身、产业等合法权利,对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违法的,按照刑法有关规则追查刑事责任:
(一)使用互联网凌辱别人或许伪造现实诋毁别人;
六、使用互联网侵略别人合法权益,构成民事侵权的,依法承当民事责任。
[相关司法解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详细使用法令若干问题的解说》(1998.12.17 法释〔1998〕30号)
第六条在出版物中公然凌辱别人或许伪造现实诋毁别人,情节严峻的,按照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则,别离以凌辱罪或许诋毁罪科罪处分。
[阐明]
一、诋毁有必要针对特定的人施行,但不必定非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诋毁的内容中知道被害人是谁,就能够构本钱罪,可是行为人的行为有必要是直接成心所造成的,并且情节有必要严峻,不然,不构本钱罪。所谓情节严峻,首要是指手法恶劣、后果严峻,影响很坏的景象。
二、诋毁罪与诬告陷害罪的边界。这两种违法在客观方面,都是针对特定目标,选用伪造现实的手法施行的,但首要差异在于:榜首,所伪造的现实内容不同。诬害伪造的是违法的现实巾E谤伪造的是足以危害别人品格、声誉的现实。第二,行为方法不同。诬害是向政府机关和有关部门揭发;诋毁则是当众或许向第三者分布。第三,片面目的不同。诬害是目的使别人遭到刑事处分,诋毁则是目的危害别人的品格、声誉。
三、本罪一般通知才处理。对严峻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才由司法机关公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