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确权证据依据是什么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9-03-31 05:59乡村团体土地确权挂号的依据是:
土地管理法
承认土地所有权和运用权的若干规则
每宗地的土地权属要通过土地挂号请求、地籍查询、核属审阅、挂号注册、颁布土地证书等土地挂号程序,才干得到最终的承认和承认。
土地确权依据依据是:
1、土地详查构成的土地权属协议书、认定书、人民政府下达的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决议;
2、乡镇地籍查询材料;
3、人民政府关于建造用地的同意文件;
4、当事人依法达到的土地出让合同;
5、土地使用现状查询材料;
6、人民政府颁布的房产证明;
7、新中国建立之后两边签定的土地、山林等权属或界限的协议;
8、危改、安居方案的联建房合同和公证书;
9、法院判定:运用土地的实践情况,是占有仍是侵吞,是好心的仍是歹意的,是长时间的仍是暂时的等;
10、收效的遗言
土地确权的基本准则:
(一)合法性准则
合法性准则是指在土地确权过程中,确权机关有必要恪守宪法、法令、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单行法令有关土地确权的规则。合法性准则包括既要遵从实体法,又要遵从程序法两个方面,违背实体法或程序法,都将构成对合法性准则的损坏。
(二)合理性准则
合理性准则是指土地确权决议内容要客观、适度、契合理性,即土地确权行为的动因应契合行政意图,应建立在合理考虑的基础上,内容应合乎情理。坚持合理性准则既有利于保证行政权力合法行使,也有利于保护公民、个人、安排的合法权益。
(三)城市土地属国家所有准则
《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则,“城市市区的土地归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城市不存在农人团体经济安排,其土地天然应归于国家所有。
(四)国有土地所有权性质不行改动准则
国有土地能够由农人团体长时间运用,但不能因而而改动土地所有权性质。关于国家建造征收后,由于种种原因又退还给原农人团体运用的土地,其国有土地的性质不得改动。
(五)尊重前史,面对实践准则
我国土地所有权准则阅历了几次大的调整,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土地权属情况十分复杂,致使土地权属胶葛不断,使土地确权作业面对相当大难度。因而,在确权作业中,有必要坚持尊重前史和实践、分阶段处理的准则,即既要依据其时的前史条件和政策、又要充分考虑当时土地运用的实践情况,正确处理国家与团体、团体与团体、单位与个人之间的联系。
(六)有利于出产日子和社会安稳准则
在施行土地确权时,尽可能地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在有利于保护社会安稳和土地可继续使用的基础上,坚持有利于社会联合、安稳这一处理准则,化解矛盾、处理胶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