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缓刑属于有期徒刑吗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5-29 03:44
我国的惩罚包含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控制和拘役。有期徒刑一般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越二十五年。关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能够考虑适用缓刑。那么,缓刑归于有期徒刑吗?今日,听讼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期望对您有所协助。
缓刑不归于有期徒刑
缓刑归于一种惩罚履行准则。缓刑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承认已构成违法、应受惩罚处分的行为人,先行宣告科罪,暂不履行所判处的惩罚。由特定的调查组织在必定的检测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调查,并依据罪犯在检测期间内的体现,依法决议是否适用详细惩罚的一种准则。
适用一般缓刑有必要具有下列条件:
(1)违法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许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惩罚。缓刑的附条件不履行原判惩罚的特色,决议了缓刑的适用目标只能是罪过较轻的违法分子。而罪过的轻重是与违法人被判处的惩罚轻重相适应的。我国刑法典之所以将缓刑的适用目标规定为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违法分子,便是因为这些违法分子的罪过较轻,社会损害性较小。相反,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违法分子,因其罪过较重,社会损害性较大,而未被列为适用缓刑的目标。至于罪过性质相对更轻的被判处控制的违法分子,因法院不仅仅是依据罪过性质作出详细量刑,法院以为有必要适用控制惩罚进行处分,所以故将控制刑列为不适用缓刑准则的独立刑种。所谓“3年以下有期徒刑”是指判定确认的刑期而不是指法定刑。违法分子所犯之罪的法定刑尽管是3年以上有期徒刑,但他具有减轻处分的情节,判定确认的刑期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能够适用缓刑。
(2)依据违法分子的违法情节和悔罪体现,以为适用缓刑不致再损害社会。这是适用缓刑的底子条件。也即有些违法分子尽管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可是其违法情节和悔罪体现,不能标明不予关押也不致再损害社会,不能宣告缓刑。但有必要留意的是,因为违法人没有适用缓刑,因此的确不致再损害社会只能是审判人员的一种估测或预先判别,这种估测或判别的依据,依法只能是违法情节较轻、违法人悔罪体现较好。在这两个要素中,违法情节较轻归于已然之罪的领域,首要标明违法的社会损害性较小,应当归纳片面恶性与客观损害两个方面加以归纳评判。违法人悔罪体现较好归于未然之罪的领域,首要标明违法人的再犯或许性较小,应当依据违法人的罪后各种体现,并恰当考虑违法人的一向体现作出评判。
(3)违法分子不是累犯。累犯屡教不改、片面恶性较深,有再犯之虞,适用缓刑难以避免其再犯新罪。所以,即便累犯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能适用缓刑。
缓刑不归于有期徒刑,缓刑归于一种惩罚履行准则。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都或许适用缓刑。适用缓刑的,需求恪守法律规定,缓刑期满后,不再履行惩罚。假如你状况比较复杂,本网站也供给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