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申领工伤保险待遇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9-02-01 16:47

一、什么是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则的特别状况下,遭受意外损伤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丢失劳动能力以及逝世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取得物质协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二、申领工伤保险待遇需求留意什么问题
一、 请求条件
(一) 员工因工逝世的,单位应在医院或公安部门开具逝世证明书之日起30天内,向区社保请求工伤保险待遇。请求时应供给如下材料:
(二) 1.《工伤保险待遇请求表》一式两份;
2. 《员工因工逝世陈述书》;
3. 《逝世证明》;
4.死者生前供养直系亲属证明材料;
5.医药费单据原件及复印件。
(二)员工因工挂彩或患职业病被鉴定为1-10级残疾的,单位应在伤者医疗期满后或收到病残鉴定定论之日起30日内,向区社保局请求工伤保险待遇。请求时应供给如下材料:
1.《工伤保险待遇请求表》一式两份;
2.《员工因公挂彩陈述书》;
3.《伤残等级鉴定定论书》或《劳动能力鉴定定论书》;
4.伤病员工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5.医药费单据原件及复印件和医疗费用每月清单明细表;
6.伤病员工近期病历及医院确诊证明;
7.公安交警部门出具的《交通事端处理决议》(仅限于交通事端);
8.经公证的《一次性付出残疾退休金请求书》(仅限于因工残1-4级),且自己要求一次付出残疾退休金的外省户籍员工)。
(三)员工在工伤事端中失踪或因公外出期间失踪的,单位在事端发作之日起的第3个月内,向区社保局请求工伤保险待遇,请求时应供给如下材料:
1.《工伤保险待遇请求表》一式两份;
2.《享用工伤保险待遇资历认定书》;
3.《失踪证明》;
4.失踪前供养直系亲属证明、居民户口部。
(四)需装置假肢的或需装置、修理、替换恢复用具的,应填写《修理、替换恢复用具请求书》,经指定医院加具定见后,报市或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批阅。批阅同意的,由单位先出资修理、替换,并在修理、替换后30天内,凭发票到区社会保局报销。请求时应供给如下材料:
1.《修理、替换恢复用具请求表》;
2.修理、替换发票原件;
3.身份证复印件。
(五)因工失踪者被法院宣告逝世后,单位应按第(一)项的要求请求工伤保险待遇。
(六)因工失踪者员工从头呈现的,单位应在30日内向区社保局提交书面陈述,并担任追回已发放的待遇。
(七)因故没有及时申报工伤保险待遇的,申报时应书面阐明原因。但延期申报时刻最长不得超越一年(因工伤残、患病的,自鉴定定论告诉送达之日起核算;因工逝世、失踪的,自单位知道员工因工逝世或失踪之日起核算)。因延期申报而导致的利息等丢失,区社保不予补偿
二、工伤待遇审阅程序
(一)待遇审阅股工作人员接到工伤保险待遇请求后,对请求人资历和请求材料的完好性进行检查。对已参与江城社会工伤保险,准时挂号工伤事端和请求待遇,且请求材料完好的,应即时受理。
(二)有下列状况之一的,不予受理:
1.未参与江城区社会工伤保险的;
2.未及时进行工伤事端挂号的;
3.超越工伤待遇申领期限的;
4.私行修理、替换恢复用具的;
5.请求材料不完好的。
(三)待遇审阅股受理工伤保险待遇请求后,经办人应在10个工作日内对请求者材料的真实性进行检查,对不契合规则的,将书面告诉请求人。
(四)对契合条件的,待遇审阅股将在15个工作日内核定其各项待遇。
(五)单位或请求人在约好的时刻到待遇审阅股收取《工伤待遇请求表》和长时间待遇发放凭据。
(六)单位或请求人假如对区社保局核定的待遇有疑问,应在15日内向社保局提出复核。
三、工伤待遇的发放程序
(一)工伤待遇核定后,区社保局将在5个工作日内因工挂彩者一次性残疾补偿金、医疗费、恢复用具费以及因工逝世者的丧葬费、遗属抚恤金、医药费,一次性拨到单位,由单位担任按规则发放。
(因)因工致残人员的残疾退休金,护理费以及因工逝世、失踪者的供养直系亲属、爱人日子补助费等长时间待遇,区社保局托付国有商业银行或邮政局发放。从待遇核定的第二个月起,收取人在每月15日后凭储蓄存折到指定银行或邮政局的储蓄所收取。
(三)残疾退休金、护理费、供养直亲属、爱人日子补助费一般每年7月随社会平均工资调整一次。工伤长时间待遇需求调整时,区社保局将发文告诉有关单位。并对收取工伤长时间待遇人员的待遇进行调整,打印《工伤长时间待遇调整告诉单》,经过单位发给享用待遇人员。
(四)收取残疾退休金或日子补助费人员。应向区社保局供给由单位或户籍管理部门在每年6月份和12月份出具的生计证明,才干持续收取待遇。逾期供给生计证明的,区社保局从下一个月起暂停付出有关待遇,待补报材料后予以补发。
(五)收取供养直系亲属、爱人日子补助费的人员有下列状况之一的,单位应在15天内向区社保局陈述,停发作活补助费。逾期不报的,单位担任追回多领的待遇。
1.供养直系亲属、爱人逝世的;
2.供养直系亲属年满16周年岁且不在普通中学读书的;
3.供养直系亲属年满18周岁的;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