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李**:调控房价 地价有责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9-01-16 06:17

6月17日,有朋友说,北京通州有小产权房卖,每平方米900元,想不想要?它邻近的产品房是每平方米7000多元。如此廉价的房子,焉然不令人动心? 
也真是偶然,第二天就看到建设部网站帖出了《关于购买新建产品房的危险提示》,称“有些项目许诺处理的‘乡产权’、‘小产权’,均不契合法律规定,不受法律保护”。 
“乡产权”、“小产权”一般是指建在集体土地上的项目,没有土地使用证,也没有出售许可证,但购买者有房子使用权。谁都理解,这种房子如此廉价,便是因为它们没有交纳土地出让金及相关税费。 
900元与7000多元的距离,也许是极点现象,但它透露出一个信息:地价在房价构成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份额。这也再次证明,地价是推高房价的主要因素之一。 
产品房地价节节攀高,各地的“地王”纪录不断被改写,便是明证。 
6月21日,上海新江湾城5.9万平方米的D1地块,以12.6亿元的价格挂牌价成交,其楼面价达1.25万元,挨近现有产品房价格。依照这种价格出售产品房,地产商肯定要赔钱。但地产商绝不会做亏本生意,他勇于高价拿地,便是看好日后建成的产品房会卖出比现在高得多的价格。也便是说,地产商对未来房价有着较高的预期才会去竞价拿地。 
这有先例可援。2005年8月1日,华润置地以25.65亿元竞得45.6万平方米北京清河地块,其时业界也是一片哗然,因为其楼面地价也是挨近产品房均匀价格。成果怎么样呢?一年今后,在这块土地上建起的橡树湾一期,价格8000多元,一天就卖完了。它的价格一举拉高该区域房价30%以上。听说其二期价格或许超越11000元。华润置地赚大了。 
从前有土地方面的专家说,地产商根据未来高房价的预期高价拿地,恰恰证明了房价才是地价的背面推手。这个观念不无道理。但我不想再堕入鸡生蛋仍是蛋生鸡的争辩,只想指出一个底子现实:高地价增大了产品房本钱,从而在客观上推高了房价。 
杭州是最早实施土地出让招拍挂方针的城市之一,也正是杭州,最早拉开了房价快速上涨的大幕。尽管决议房价上涨的底子动力是住宅需求(自住和出资投机性需求),但高地价是推进房价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不争的现实。 
各地政府代行土地具有者之权,所以政府部分在操控土地价格的效果不行代替。在宏观调控尤其是调控房价的布景下,鉴于地价对房价的拉动效果,不少城市将本来的土地出让“价高者得”(拍卖、挂牌),改为归纳评标(投标),以削减地产商盲目举高地价。比如北京的不少土地项目便是以投标方法出让。这种方法在必定程度上能够平缓产品房地价无节制地上涨的趋势,避免少量地产商为了竞得土地而非理性地抬升地价。 
但这仅仅逐末之策。调控地价的底子,仍是要保证土地的有用供给。地价为什么屡创新高?便是因为推出的土地不行啊。前些时候,猪肉价格张狂上涨,便是因为猪肉供给量缺乏,这个道理人人皆知。 
土地操控在政府手里,保证土地的有用供给,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上海的地价那么高,主要原因仍是政府供给给商场的土地不行。这种状况,在北京、广州相同存在。我从前不止一次听北京、广州的地产商诉苦,说没地可拿。 
但是,咱们也从前听疆土部分的官员辩驳过,地产商的“地荒说”是心怀叵测,是在为他们的暴利找托言。即便本年一亩土地不推,政府此前现已出让的土地,也满足地产商开发好几年。上海新江湾城D1地块高价出让后,疆土部分的官员便是这么说的。相似的话,北京和广州疆土部分的官员也说过。 
不幸的是,这也是现实。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城市,的确有一大批土地囤积在包含地产商在内的各类组织手里。这些存量土地的另一个姓名也叫“搁置土地”。 
处理搁置土地,有法可依,《房地产法》和《土地管理法》都有明文规定,两年不开发政府能够回收。但是,为何大批土地搁置,却一向没有盘活并构成有用供给?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