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如何执行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11-10 08:06
【缓刑怎么履行】浅析被判拘役的违法分子的缓刑
案情2006年9月20日13时许,被告人林某某在省璜中学内见被害人罗某某和一女生恶作剧,觉得不顺眼,将罗某某叫到该校205宿舍,伙同陈某某等人(均因作案时未满十六周岁,被公安机关处行政拘留十天)殴伤罗某某。被告人林某某用铁棍将罗某某的左前臂打伤,致左尺骨骨折。经闽清县公安局法医鉴定,被害人罗某某所受损害为轻伤。2006年10月10日,被告人林某某等人的家族与被害人罗某某达到补偿协议,由被告人林某某等人的家族一性补偿被害人罗某某经济损失人民币2500元。
审判被告人林某某伙同别人成心伤害别人身体,致一人轻伤,其行为已构成成心伤害罪,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建立。鉴于被告人林某某作案时未满十八周岁,依法应当从轻或减轻处分;且被告人林某某到案后认罪态度较好,已补偿被害人罗某某经济损失,具有悔罪体现,可酌情予以从轻处分。法院终究以成心伤害罪判处被告人林某某拘役四个月,缓刑十个月。
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则:“关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违法分子,依据违法分子的违法情节和悔罪体现,适用缓刑的确不致再损害社会的,能够宣告缓刑。”
缓刑最早产生于英国,由该国法官希尔创始,但作为一种惩罚履行准则,它起源于1870年美国波士顿的缓刑法。
在我国,缓刑准则是人民法院对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违法分子,依据其违法情节和悔罪体现,以为的确不致再损害社会的,规则必定的检测期,暂缓其惩罚的履行。若违法分子在检测期内没有发生吊销缓刑的景象,原判惩罚就不再履行的准则。
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则:“成心伤害别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许控制。”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法,应当从轻或许减轻处分。”本案被告人林某某犯成心伤害别人身体致人轻伤的违法事实比较清楚,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鉴于被告人作案时未成年,依法应当从轻或减轻处分;一起考虑到其归案后认罪态度较好,具有悔罪体现,适用缓刑的确不致再损害社会,法院遂从遵循轻缓化量刑精力的态度,对被告人适用缓刑。
案情2006年9月20日13时许,被告人林某某在省璜中学内见被害人罗某某和一女生恶作剧,觉得不顺眼,将罗某某叫到该校205宿舍,伙同陈某某等人(均因作案时未满十六周岁,被公安机关处行政拘留十天)殴伤罗某某。被告人林某某用铁棍将罗某某的左前臂打伤,致左尺骨骨折。经闽清县公安局法医鉴定,被害人罗某某所受损害为轻伤。2006年10月10日,被告人林某某等人的家族与被害人罗某某达到补偿协议,由被告人林某某等人的家族一性补偿被害人罗某某经济损失人民币2500元。
审判被告人林某某伙同别人成心伤害别人身体,致一人轻伤,其行为已构成成心伤害罪,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建立。鉴于被告人林某某作案时未满十八周岁,依法应当从轻或减轻处分;且被告人林某某到案后认罪态度较好,已补偿被害人罗某某经济损失,具有悔罪体现,可酌情予以从轻处分。法院终究以成心伤害罪判处被告人林某某拘役四个月,缓刑十个月。
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则:“关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违法分子,依据违法分子的违法情节和悔罪体现,适用缓刑的确不致再损害社会的,能够宣告缓刑。”
缓刑最早产生于英国,由该国法官希尔创始,但作为一种惩罚履行准则,它起源于1870年美国波士顿的缓刑法。
在我国,缓刑准则是人民法院对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违法分子,依据其违法情节和悔罪体现,以为的确不致再损害社会的,规则必定的检测期,暂缓其惩罚的履行。若违法分子在检测期内没有发生吊销缓刑的景象,原判惩罚就不再履行的准则。
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则:“成心伤害别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许控制。”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法,应当从轻或许减轻处分。”本案被告人林某某犯成心伤害别人身体致人轻伤的违法事实比较清楚,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鉴于被告人作案时未成年,依法应当从轻或减轻处分;一起考虑到其归案后认罪态度较好,具有悔罪体现,适用缓刑的确不致再损害社会,法院遂从遵循轻缓化量刑精力的态度,对被告人适用缓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