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二次缝合医疗过错行为责任程度如何划分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7-11 01:07
患病是每个人都不想发作的事,可是却又难以避免,一旦患病之后就需要前往医院救治,才干更快的好起来。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可能发作必定的问题,比方发作一些医疗差错行为,那么该怎样区分。下面听讼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回答,期望对您有所协助。
一、二次缝合医疗差错行为职责程度怎么区分
依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36条规则,医疗事故中医疗差错行为职责程度分为四种:
(1) 彻底职责,指医疗事故危害结果彻底由医疗差错行为形成。
(2) 首要职责,指医疗事故危害结果首要由医疗差错行为形成,其他要素起非必须效果。
(3) 非必须职责,指医疗事故危害结果首要由其他要素形成,医疗差错行为起非必须效果。
(4) 细微职责,指医疗事故危害结果绝大部分由其他要素形成,医疗差错行为起细微效果。
故确认补偿时应依据医疗机构的差错职责巨细来区分:医疗机构负悉数职责的,应承当悉数丢失的100%;负首要职责的,应承当悉数丢失的60%-90%;负非必须职责的,应承当悉数丢失的10%-40%;负细微职责的,应承当悉数丢失的10%。
二、医疗差错行为有哪些
1、未尽到相应治疗职责的差错
《侵权职责法》第五十七条规则:“医务人员在治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其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治疗职责,形成患者危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当补偿职责”。
在往后的医疗胶葛中,医务人员在治疗活动中是否尽到与其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治疗职责将是法令考量的重要内容。未尽到与其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治疗职责,以及患者受危害,是医疗机构承当补偿职责的充分条件。
2、违法便是差错
《侵权职责法》第五十八条第(一)项规则:“违背法令、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治疗标准的规则”,“推定医疗机构有差错”。
违法原本便是严峻的差错。在往后的医疗侵权诉讼中,只需可以证明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行为违背了法令、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则,就可直接推定医疗机构有差错。可以证明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行为违背了其他有关治疗标准的规则,就可直接推定医疗机构有差错。结合《侵权职责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则,在此情况下,只需患者受到了危害,医疗机构就应当承当职责。
3、做病历“文章”便是差错
《侵权职责法》第五十八条第(二)项、第(三)项规则:“藏匿或许回绝供给与胶葛有关的病历材料”;“假造、篡改或许毁掉病历材料”,“推定医疗机构有差错”。
在以往的医疗侵权案子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采纳藏匿或许回绝供给与胶葛有关的病历材料;以及假造、篡改或许毁掉病历材料的方法做“文章”,阻挠患方维权的现象带有普遍性。这些做法危害了医疗形象,加大了医患联系的敌对,加重了医患对立,也在相当程度上危害了法令程序的正当性和权威性。《侵权职责法》第五十八条规则了这两种违法行为的侵权法令结果:可直接推定医疗机构有差错。结合《侵权职责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则,在这两种情况下,只需患者受到了危害,医疗机构就应当承当职责。
看完上面的内容咱们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主意,当然咱们都不期望这样的工作发作。可是关于发作的工作就需要做出更好的处理,才干对受害者愈加的公正,合法权益才干得到更好的保护。假如您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听讼网专业律师。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