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如何区别合同诈骗罪和民事欺诈行为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5-28 08:45
怎么差异合同诈骗罪和民事诈骗行为?要从片面意图,客观方面,实行合同的实践行为,处理所获资产的办法,发生的法令结果来进行差异。接下来,听讼网小编为您具体介绍。
怎么差异合同诈骗罪和民事诈骗行为
理论上普遍以为,首要应掌握如下几点:
(1)片面意图不同。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片面上是以签定合同为名,以到达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资产的意图,而民事诈骗行为人尽管也有诈骗的成心,但不具有非法占有的意图。
(2)客观方面不同。民事诈骗尽管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拟现实或隐秘本相,但其诈骗行为仍在必定程度内,故仍应由民事法令、方针调整;合同诈骗罪中的虚拟现已发生了质的改变,应由刑法来调整。民事诈骗行为有民事内容存在,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底子没有实行合同的才能和实践行为。
(3)实行合同的实践行为不同。合同诈骗中行为人底子无实行诚心,客观上不作实行合同的任何活跃尽力,或许是实行小部分而骗得大部分资产;而民事诈骗行为,行为人有实行合同的诚心,能够虽有或许无法彻底实行,但能作各种尽力。
(4)对所获资产的处理办法不同。合同诈骗中,行为人拿到对方当事人资产后,或携款逃跑,或是糟蹋糟蹋,底子不想实行合同或将资产偿还对方;而民事诈骗中,行为人在取得资产后,多用于购买生产资料,为实行合同发明条件。
(5)发生的法令结果不同。合同诈骗罪承当刑事责任,而民事诈骗承当民事责任。
经过上述罗列,笔者以为,只需在确认行为人有无非法占有意图的基础上才有或许确认客观行为和客体的性质。因而,只需片面上有无非法占有的意图才是合同诈骗罪和民事诈骗行为差异的关键所在。
非法占有意图的判别与确认
怎样判别行为人片面上是否有非法占有的意图呢?比如说,行为人甲以虚拟的单位或许冒用别人名义的手法与别人签定合同,但并无非法占有对方资产的意图,而乙成心骗得别人金钱,相同也是经过虚拟主体的办法与别人签定合同,对此怎么能从所谓“刑法规则的诈骗手 笔者以为,非法占有意图的判别,涉及到司法推定的问题。结合近年来司法实践经验,在经过推定判别行为人有无非法占有意图的时分,应全面归纳调查行为人签定合同时的履约才能和担保真伪,实行合同中有无履约实践行动,对合同的实行状况、未实行合同的原因以及过后行为人的情绪等等方面的要素。一般状况下,只需行为人签定、实行合同中有下列景象之一的,就能够确认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意图:
(1)底子没有实行合同的才能或许成心夸张自己实行合同的才能,骗得对方当事人的信赖与自己签定合同;合同签定后又不活跃尽力设法发明履约条件实行合同以防止对方经济丢失的。实践中,有的行为人在无实行才能的状况下与别人骗签了合同,在履约期满后仍不为履约作一点点尽力,或许在有彻底、大部分履约才能的条件下只作出小部分的尽力,或许仅仅消极地等候时机履约;有的乃至是为唐塞对方当事人而伪装尽力履约。对这种状况推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意图,准确率很高。
(2)在采纳诈骗手法签约的起先仅仅为了处理一时资金困难,以暂时获取周转资金,但在有才能偿还资金的状况下却久拖不还。
(3)合同签定后,经付出部分货款、开端实行合同为钓饵,骗得悉数货款后,在合同规则的期限内或许两边约好的付款期限内,无正当理由拒不付出其他货款的。
(4)经过签定合同获取对方当事人交给的货品、货款、预付款、定金或保证金后,糟蹋糟蹋,致使上述款物无法返还的。
(5)未实行责任前将对方当事人货品、货款、预付款、定金或保证金加以运用、处置,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6)收到对方货款、预付款、定金或保证金后,不按合同约好内容实行合同,如安排约好货源、供给约好服务等,而是用于炒股或许其他风险投资的。
(7)因违约给对方形成经济丢失被民事裁判确认持续实行合同责任或补偿对方丢失后,或许在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产业时,躲藏、搬运产业或抽逃资金,以躲避债款的。
(8)为敷衍对方当事人讨取债款,选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又与别人签定合同筹集资金,今后骗签合同所取得货品、货款、预付款、定金或保证金偿还前次货款的,等等。
之所以说具有上述景象之一的,在“一般状况下”能够以为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意图,是因为片面意图的推定内含不知道要素;假如行为人有能够推翻“非法占有”之推定的充沛依据(反证),应不予确认其具有“非法占有”的意图。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