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探讨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7-05 06:05摘 要:股票期权作为一种鼓励和束缚机制呈现今后,如安在现行财政管帐观念与形式下对它进行管帐处理存在着许多观念,有“费用论”、特别权益论”、“非管帐方针论”等。文章以为,将股票期权归入费用不管从它的理论基础,仍是从其开展态势上说都将成为一种必定。
关键词:经理人股票期权 股票期权费用化 管帐处理
一、布景回忆
股票期权作为一种鼓励和束缚机制来整合上市公司高档管理人员与股东利益,早已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越来越多地被采用。20世纪90年代后,也逐步被引进到我国。随之而来的是,针对股票期权这样的新式酬劳原则,如安在现行财政管帐观念与形式下予以承认、计量、纪录与反映,一直是财政管帐领域争辩较大的议题。美国安定事情发生后,关于股票期权怎么进行管帐处理的争辩愈演愈烈,其主要观念如下:
1.“费用”论。1972年美国管帐原则委员会(APB)发布的第52号意见书“发行给雇员的股票的股票之管帐处理”和1995年财政管帐原则委员会(FASB)发布的第123号财政原则布告“根据股票的酬劳之管帐处理”,都将之确以为公司的一项费用———补偿本钱,列入利润表。
2.“特别权益”论。李维友(2001)以为,股票期权按一切者应有的权力区分,经理人股票期权不属于权益;按负债区分,经理人股票期权也不属于负债。所以,它既不是权益又不是负债,兼有两者的性质,在不改变现有管帐形式的状况下,把经理人股票期权作为一种特别的权益处理比较恰当。
3.“非管帐方针”论。徐珊(2001)主张,经理人股票期权不该作为管帐体系的处理方针,由于它不契合现有的一切管帐要素的界说,现已逾越了管帐体系处理方针的领域。但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信息原则则有必要从严标准并应尽早拟定相应的信息发表原则。
4.“利益分配”论。谢德仁(2002)根据现代公司理论,以公司剩下控制权与公司剩下讨取权来界说公司一切权,以为在现代公司中公司经理人具有公司的剩下控制权,并参加公司剩下讨取权的共享,这才是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经济本质之地点。因而,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价值在于公司剩下讨取权,然后公司剩下的共享。
以上各种观念都是从不同视点针对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经济本质、应怎么进行管帐处理所做的研讨与讨论。咱们以为,将股票期权列入费用处理的观念较为优胜。
二、从理论基础上看,股票期权是一项费用
1.公司托付—署理理论决议了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经济本质是一项鼓励机制。经理人股票期权作为一种金融衍生东西,它的发生源于公司一切者寻求公司署理本钱的最小化。这是由于在一切权和经营权相别离的股份公司中,一切者和经营者方针差异的存在与两者之间信息的严峻不对称,经营者实际上把握了公司的控制权,然后发生了经营者使用控制权侵略一切者利益的或许性。同其他鼓励机制比较,股票期权经过让经营者成为未来或许的股东,赋予其未来或许的剩下讨取权(当经理人顺畅行权,则成为未来的股东,一起也完成了未来的剩下讨取权;不然,当经理人未行权或股票期权失效,则状况相反),这在必定程度上缓解了两权别离发生的对立,使经营者的方针函数与一切者的方针函数尽或许地到达内涵的一致性,削减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和一切者对其监督的担负,有效地降低了公司因两权别离而发生的署理本钱。与此一起,由此鼓励机制而发生的支交给经理人的酬劳天然要归结为除其薪酬、奖金以外额定的经济补偿部分,也就是说,由此鼓励机制而发生的鼓励本钱要计入该公司的“管理费用”中,由于究竟一切者和经理人是托付署理联系。假如股票期权不是一种薪酬,那它又是什么呢?假如薪酬不是一种费用,那它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