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劳动仲裁难局待解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9-11 18:42

佟丽华做梦都想去向总理倾诉农民工维权的艰苦,但他现在只能对《眺望》新闻周刊表达他的苦楚:为什么有那么多劳作争方案子?为什么处理起来又要搞得那么杂乱?为什么分明知道问题所在,却难以雷厉风行地改动它?
面临《眺望》新闻周刊记者拿出的劳作争议调停裁定法草案,这位担任全国律协法律帮助与公益业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北京市农民工法律帮助工作站主任的闻名公益律师,似有万语千言。
该草案于日前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上初次审议,根本保护现行“一调一裁两审”体系,此前广泛传播的“或裁或审”甚至撤销裁定等主张未被采用,一般情况下,裁定仍然是诉讼必经的前置程序。
佟凭其工作站帮助两千来件劳作争方案的经历揣度,如果在立法中不对现行体系进行调整,比如农民工讨薪和工伤索赔的路将仍然困难。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前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周玉清在审议中也表明,虽然草案做了很大尽力,但还难以做到削减程序、缩短周期、下降劳作者维权本钱。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对草案做法的解说则是:现行体系通过二十多年的实践,“现已被社会所承受,不宜容易否定。”
程序杂乱维权不易
自1987年康复劳作争议处理机制后20年来,劳作争方案子呈继续高发态势,据劳作和社会保证部计算,年均增长率高达27.3%,2006年全国裁定组织受理劳作争方案子44.7万件。
并且这还仅仅受理案子的数据,加上不予受理和未请求处理者,实践劳作争议数量难以计算。
在劳作争议中,劳作者居于众所周知的失衡位置,而农民工集体的问题更杰出。北京市农民工法律帮助工作站对上千个农民工维权案子的总结发现:劳作合同签定率极低,不合法转包现象严峻,工伤保险覆盖率低,等等,这些问题都导致其权力难以得到保证。
现行劳作争议处理体系加大了维权的难度。依据1993年公布的企业劳作争议处理法令和1994年公布的劳作法,劳作争议须经“一调一裁两审”,不肯调停能够裁定,但想要诉讼就必须先经裁定,不服判决方可向法院申述。
佟丽华称,处理一同农民工维权案子,至少也需求2个月的时刻。而走完悉数程序,即农民工从向劳作督查大队举签到法院履行结束,按最快的速度,大约需求4个月零10天的时刻。
关于更杂乱的工伤案子,经承认劳作联系、工伤确定请求、劳作能力判定及工伤待遇索赔四个程序,直至“一调一裁两审”,时刻更长,实践上一两年是普遍现象。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