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隐私权的商业化出路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12-09 17:15
隐私这个论题是不是现已给说烂了?但隐私权一旦触及商业,问题就不会那么简略。咱们越来越有这样的利诱:信息传递的手法在越来越兴旺,而人们维护个人信息空间的力气却好像变得越来越弱小。鸿雁传书的年代,很多的信函广告塞满了人们的信箱;电话遍及的年代,有人描绘自己的孑立日子说“只能接到推销员打来的电话”;互联网兴旺了,人们翻开电子信箱的第一件作业便是要防范病毒,删去那些来历不明的废物邮件;短信火了,你的手机也就时不时地收到了“香港六合彩”、“两性书院”之类的短信……要是你真的现已被搞得有点神经衰弱了,那就不幸一下日子在未来的人们吧,假如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处理方案,信息社会发展的极点,将是一个赤裸的社会。个人隐私究竟该怎么保证?这一问题引起的诉讼现已不少了,专家的谈论也够多了,当咱们发现立法、惩办并不大或许彻底处理这一问题时,好像该考虑一下商业规矩了。第N个两难问题北京刘先生刚刚喜得千金,快乐的一起也头疼了起来-简直每天都要接到好几个来自各种婴儿用品公司的电话,有的公司乃至精确地测算出他的孩子需求订货食物的周期。“不必查询,肯定是医院把我出卖了,孩子出生前,生怕太太在医院出什么事,留的电话是手机,现在好了,接的手机有1/3是打我孩子主见的。”好在没留家里电话,刘先生却是有点幸亏,影响自己不要紧,吵着太太和孩子他非去告医院不行。“可我还不能把给我打电话的推销员臭骂一顿,没准他引荐的产品的确对孩子有优点,直销价格也廉价。”这是问题的一大要害。咱们把广告邮件称之为“废物邮件”,是因为绝大部分内容是咱们所不需求的;咱们讨厌有人西装革履敲门进来卖稳妥,是因为咱们现已不需求稳妥。可是假如一旦你需求呢?你会觉得省劲、便利。电话推销者、废物邮件制造者并不是特意想去打扰他人,无非是想找到适宜的客户,那些被回绝的电话,被顺手删去的邮件,对他们来说也是本钱的无益耗费。假如能够直接联系到最有或许的顾客,这样的手法无疑会被最早抛弃。不能简略地下定论说是商业机构不尊重个人隐私权形成这样的成果,而应该说这是个人的消费需求信息无法和商业出售信息精确对接的必然成果-信息手法兴旺了,可是途径和机制依然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妨碍。2002年年末有报导说,英国专门从事E-Mail过滤作业的Message Labs公司猜测,2003年废物邮件的数量会超越非废物电子邮件,该报导在描绘这一新闻时在这一陈述前加上了“令人懊丧的”这必定语。但是有谁想过,用户怎么去逐个供认承受或不承受哪些公司的广告邮件?电视台、电台、公共场所的广告莫非能够说一点都没侵犯到个人日子?2003年7月,ATA(美国电信服务协会)就“请勿打我电话”名单申述美国政府。6月,美国政府展开了全国性的“请勿打我电话(do-not-call)”活动,任何推销公司打电话给在该网站注册并得到身份供认的用户,都属违法。不到一周,该注册名单上就超越了2000万个电话号码。据估计,这一举动将形成多达200万名美国电话推销人员赋闲,该职业1/3的公司将从此消失。ATA以为:“矫枉过正……没有慎重处理顾客的个人利益与合法电话推销商权力之间的平衡联系。”不能不供认ATA的说法有必定的道理。电话推销这一职业能够存在如此长的时刻,就现已证明了社会对它确有适当大的需求;即使是该举动前的民意查询显现有超越3/4的人数支撑,那么,也不难推断出在这3/4的人傍边,有适当份额的人是因为推销过于频密、推销的产品不符需求做出的判别。又一个两难的问题摆在了面前。谁来署理咱们的个人信息权有没有这样一种处理方案,人们能够屏蔽那些很多的、无用的信息,又给自己所需求的商业信息敞开一个接纳的窗口,尽管谁都不知道这些信息会从哪里来?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