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对《劳动合同法》修改的争议有哪些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12-09 01:46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就现行的《劳作合同法》接连发声,称其对企业的维护缺乏,下降了我国劳作力商场灵敏性,不利于进步全要素生产率,终究危害了劳作者的利益。随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部部长尹蔚民也揭露供认,《劳作合同法》施行八年以来,尽管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劳作力商场的灵敏性,以及企业用工本钱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两位部长的表态,一些学者乃至提出了废弃《劳作合同法》的主张。这一切,好像为《劳作合同法》的修正敲响了序幕。
其实,《劳作合同法》从孕育到出世,争议一向没停过。不管从立法调研到起草审议,仍是从立法主旨到详细条款,劳资两边的定见一向互不相让。会集表现在“法令对劳作者权力是否存在过度维护”的问题上。2006年3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劳作合同法(草案)》向社会征求定见时,不到一个月便收到了19万多条主张或定见,成为我国立法史上不多见的“独特现象”。2007年5月,合理劳资两边的利益代言人环绕《劳作合同法》激战正酣的时分,山西省“黑砖窑事情”被媒体爆光,大大影响了大众的神经,也刺痛了立法者的眼球,“依法维护劳作者权益”在言辞上占了优势,助推《劳作合同法》高票经过。可是,关于《劳作合同法》的争议并未因法令的经过而中止,不时有两会代表提出修法的主张。两位部长的讲话,不过是旧话重提算了。
一、对《劳作合同法》的批评之声
对《劳作合同法》批评之声在该法经过之后、施行之前就开端了,首要原因是企业的忧虑引发“辞退潮”和“撤资潮”,批评者以为是《劳作合同法》拖累了经济开展。据其时媒体报道:由于忧虑《劳作合同法》施行后公司无法容易辞退员工和延聘临时工,为了紧缩本钱和搬运危险,一些企业开端策略性裁人,部分外资关停我国工厂,最有名的当属“华为辞去职务门事情”。除了华为外,当年7月,韩国LG电子裁掉11%的我国员工;8月,中心电视台解聘1800名编外人员;9月,“展讯通讯”缩编北京分部,随后上海总部亦进行裁人;10月,沃尔玛全球收购中心我国区无准则突击裁人。雇有11300名工人的日本厂商奥林巴斯公司封闭一座我国工厂,将产能移到了越南。
转眼间,《劳作合同法》现已施行了八年,这也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开展扶摇直上的八年。尽管要求修法的呼声从未接连,但国家强力干涉的动作反而越强。最为显着的即为2012年对《劳作合同法》进行的修正---对躲避法令的劳务差遣行为进行了更有力的操控。当然,收成的对立声响也更大了。笔者将批评者的观念进行了概括总结,首要包含以下方面:
1、操控与自治失衡,劳作力商场的灵敏性受限。
批评者以为,《劳作合同法》是依据“资恶劳善”的假定观念而立,而这种假定其实并不存在,劳作者也并不天然地处于被迫位置。立法者正是在这种过错的思维指导下,强化操控,约束自治,不只紧缩了劳作联系两边当事人洽谈自治的空间,也对企业用工办理自主权进行了多重约束,导致劳资联系的操控与自治的失衡,约束了劳作力商场的灵敏性。
2、片面寻求安稳,企业用工本钱添加。
依照传统理论,在社会主义国家,劳作者是主人,不存在劳作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问题,因而劳作力不是产品,其价格的确认不能靠商场。这种否定商场对劳作力价格的调节作用,忽视劳作力供求联系,片面强调价值观和品德规范的理念在《劳作合同法》立法时得以表现。而企业的实践用工情况有着本身的规则,在彻底商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运营情况欠好时,会考虑裁人以下降本钱,待运营情况改进时,再行招兵买马。但《劳作合同法》依据对安稳劳作联系的片面寻求,对企业解聘员工设置了较高的门坎,让企业难以依据实践需求灵敏用工,人为推高了企业用工本钱。
3、立法规划不科学,企业运营办理难度加大。
《劳作合同法》要求企业在办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法令的规则。但一般情况下,一些中小企业的办理人员较少,办理也相对简略,一人多职,灵敏高效。而《劳作合同法》无视了企业运营的实际,刚性规则过多且处分严峻,让刚刚创建的企业或小型企业不得不招聘更多人来从事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效益的作业。《劳作合同法》还有一些关于规章准则、团体洽谈和民主程序的硬性规则,这对一个只要几十或十几个员工的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项沉重的担负。
4、企业社会职责增大,政府未充沛考虑企业承受才能。
作业问题是任何政府都要首要处理的问题,关乎经济开展和社会安稳。跟着我国参加WTO,我国经济进入接连高添加时刻,企业的蓬勃开展好像为政府供应了一条操控失业率的有用处理途径。从立法层面下降劳作联系停止的或许,确保作业安稳、下降失业率不失是个好办法。所以,这项荣耀而艰巨的使命就落到了《劳作合同法》的头上,继而成为企业的法定社会职责,政府反而撒手不管了。
二、现在应当厘清的问题
1、关于《劳作合同法》是否偏袒劳作者的问题。
从《劳作合同法》第一条清晰了“维护劳作者的合法权益”的立法主旨和若干强制性规范来看,整部《劳作合同法》的确存在向劳作者方面的歪斜。在商场经济中,企业寻求的是赢利最大化,而劳作者则寻求本身价值的最大完成,这必定使劳资两边在利益方面构成对立。在对立存在的情况下,怎么表现社会正义?美国法学家罗尔斯好像给出了答案。他在其名著《正义论》写道:社会公正应表现两条正义准则,一是相等准则,即每个人应该在社会中享有相等的自在权力;二是不同准则,即假如不得不发生某种不相等的话,这种不相等应该有利于境遇最差的人们的最大利益。
依照一般了解,合同是两边当事人在相等自愿、洽谈一致的合意成果,具有相等主体的特性。但就劳作合同而言,劳工方与用工方具有从属联系,劳作合同不同于经济合同,经济位置的不相等性加上“资强劳弱”的遍及格式,决议了国家有必要进行必定的法令干涉,依据国家实际中的劳资情况,在劳作合同的方法和内容、实行和免除、经济补偿金、违约金条款等方面都做了清晰的规则。这也是国际劳作立法的通行做法。
实际证明,《劳作合同法》的施行,对维护我国劳作者利益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少在法令层面上改变了以往企业遍及强势的现象,在必定程度上缓解了劳作者权益被侵略而救助无门的困境。所以说,《劳作合同法》向劳作者歪斜,并非是偏袒劳作者,成心制作不相等。相反,这种立足于实际的歪斜恰恰表现了立法者对劳资两边本质相等的寻求。值得注意的是,法令对劳作合同的操控应坚持必定的力度与极限的平衡,干涉缺乏的,无法处理问题;干涉过重,则会导致操控与自治失衡,发生负面效应。
2、关于企业本钱添加的问题。
对《劳作合同法》的批评触及企业本钱添加的问题,这儿包含着要式书面合同、最低保证薪酬、企业辞退权、薪酬增涨快、无固定期限劳作合同等问题。一些专家剑指《劳作合同法》,视其为我国经济下行的“元凶巨恶”,欲杀之而后快。实际真的如此吗?
首要,笔者供认《劳作合同法》的施行在必定程度上添加了企业的用工本钱,但由此带来的本钱添加十分有限,影响面不大。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上有方针,下有对策”的企业躲避操作。当然,这与执法不严、力度不行也有联系。单举签定书面合同一例,依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农民工监测陈述显现,2014年只要38%的农民工与企业签定了劳作合同。以小见大,可见大部分企业并没被《劳作合同法》约束住。从这个视点来看,法令的确轻视了我国人的“聪明智慧”。
搞企业的人心里都清楚,与《劳作合同法》比较,真实让企业惧怕的是税费、社保以及人口盈利的减退等。以税费为例,我国企业税负份额超越法国。依据工信部2013年9月发布的《企业担负查询点评陈述》显现,我国企业费负和交税的份额约为0.52:1,相当于企业交纳100元税款时也一起需交纳52元各种费用。让人无法的是,近年来企业运营赢利空间下降,税负却仍在上升,我国财政收入增速更是长期高于GDP增速。2015年财政收入增速为8.6%,创下27年来新低,但仍高于当年6.9%的GDP增速,而当年全国规划以上工业企业赢利总额则比上一年度下降了2.3%。除此之外,企业还要依照《社会保险法》的强制规则为企业员工交纳社保费用。依据人社保社保研究所的陈述,我国企业和个人所承当的五险费率为40%左右,其间个人承当11%。而据美国社会保证署供应的24个经合安排成员国数据,雇主社保费率为18%,整体社保费率为32%,远低于我国。所以说,把企业本钱添加的职责算到《劳作合同法》的头上,是典型的“冤假错案”!
3、关于薪酬上涨的问题。
自《劳作合同法》再次引起争议以来,以薪酬添加超越劳作生产率的添加为由对《劳作合同法》发问的言辞不少。而实际上,《劳作合同法》只规则了最低保证薪酬,并未对薪酬添加作出详细的规则。换句话说,即便薪酬添加速度过快给经济开展构成负面影响,也不能见怪《劳作合同法》。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长期以来,我国薪酬增速一向低于劳作生产率增速,即便最近几年薪酬增速超越劳作生产率增速,这也可以看做是对过去薪酬增速慢的补偿。
尽管《劳作合同法》规则了最低薪酬准则,但详细规范由各地政府发布,该规范并不算高且不具有强制力,终究的薪酬数额仍是由商场的供求联系来决议的。究其薪酬规范快速添加的根本原因,还得说是我国人口盈利消失所导致。别的,与物价、房价的添加速度比较,劳作者薪酬添加速度仍是远远低于劳作者预期的。
三、对《劳作合同法》修正的主张
为提振经济想办法、为经济衰退找原因都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值得必定的。一部新法的出台往往会导致利益格式的从头调整,并跟着年代开展而呈现一些问题,这些都属正常。但法令带来的问题不只仅是法令问题,还有其深层次的文明、社会乃至政治要素。再言之,法令有其本身的严肃性,一部法令的对与错、善与恶需求长期的实践来查验,依照先进法治国家的经历,这个长度最少以“几十年”为一个计量单位。“朝令夕改”危害的不只仅是法令的庄严,还会危害人们对法令的信任,而这种依靠一旦失掉,就会引发信任危机,然后带来一系列的严峻社会问题。当然,笔者并不是对立《劳作合同法》的修正,出于我国法令在拟定环节上与国外兴旺法治国家的距离,及时修正也未必不是一件功德。假如确认要改,主张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应当坚持维护劳作者的立法倾向。
从国际社会劳作法的开展来看,总的趋势是越来越注重劳工的维护,一起统筹企业的利益。从这点来讲,《劳作合同法》在我国劳作法令史上有着划年代的含义,就施行法令作用来讲,总的方面是利大于弊。需求特别指出的是,咱们应当警觉和对立任何故经济为托言意在镇压劳工的言辞和行为。一部维护劳工权力的《劳作合同法》,不或许成为我国经济开展的拌脚石,也不该该为我国经济下行背黑锅。笔者反而以为,愈是经济下行,愈要提高对劳工的维护程度,而不是相反。不然,不光节约不了本钱,反而会导致更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乃至引发社会动乱,这些都是当政者和立法者要要点考虑的重大问题。下一步,还应继续扩展《劳作合同法》的适用规模,将劳作联系、劳务联系和雇佣联系三位一体,以及把游离于法外的比方包工头用工联系、内部承揽联系,不合法用工联系等,一致归入《劳作合同法》的调整领域,避免躲避劳作法规的不法行为,使《劳作合同法》成为一部真实的我国劳工权力维护宪章。
2、树立合理的员工差异维护准则。
《劳作合同法》现在是将包含公司高管人群在内的一切劳作者无差异地作为弱势群体加以歪斜维护,这就发生了维护主体界定不清、规模过广的问题,发生的后果是对底层维护缺乏和对上层过火维护的现象,构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势。这一点也深受法令专家的诟病。《劳作合同法》的修正,应当学习德日的经历,将高管人群列入雇主领域,厘定被维护方针与非被维护方针的边界,将立法维护重心下移。别的,关于需求特别维护的员工要有差异,比方产假待遇,工龄长产假长等。
3、恰当平衡企业和劳工利益。
《劳作合同法》是一部倾向维护劳作者的法令,但并不意味着法令可以占据品德高地对企业权益穷追猛打,究竟企业才是会下蛋的鸡,没了企业就没了作业,没了作业还谈什么劳作者维护?在《劳作合同法》实践的8年多时刻以来,针对现已呈现的劳作者与用人单位利益的失衡现象,应当给予充沛注重,恰当添加劳作者违约本钱,恰当收紧劳作者的合同免除权,恰当放宽企业的辞退权,以及恰当放宽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辞退条件等。
4、尊重商场用工需求,树立多元化的用工方法。
《劳作合同法》依据规范劳作联系更有利于劳作者的逻辑假定,仅答应非全日制、劳务差遣两种非规范劳作联系的存在。而非规范劳作联系是否必定不利于劳作者?这个问题需求探求。现行法令规则,劳务差遣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代替性岗位,并规则了同工同酬、用工份额约束、劳务差遣行政许可等准则,这些准则在必定程度上维护劳作者权益的一起,也企业在招聘和员工训练方面“顾虑重重”,这无疑也加剧了“作业难”,这种法令施行的成果恐怕与立法者的初衷相背。法令应尊重劳作力商场灵敏用工、灵敏作业的实际需求,一方面弱化规范劳作联系的实际必要性,为非规范劳作联系的健康开展留出空间;另一方面扩展非规范劳作联系的法令方法,开展多元化的非规范劳作联系。
5、规则法令的分层适用。
相对与国企或大中型民营企业而言,中小(微)企业在促进经济添加,推进立异,添加税收,吸纳作业等方面具有不行代替的作用。因而,培养和支撑中小(微)企业开展,对国民经济至关重要。近年来,融资难、税赋重以及劳作力和原材料等本钱继续上涨等多方要素叠加,让本在商场竞争中不占优势的中小(微)企业的生存空间愈加逼仄,假如对中小(微)企业在准则上松绑,扫除《劳作合同法》的适用,必定能促进中小(微)企业的生产力得到敏捷开释,对整个国民经济向好有重要推进作用,一起也是与劳工准则兴旺国家的立法相一致的(美国、德国、台湾地区均有类似分层适用劳作法令的规则)。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现已制订了一套相对齐备的中小(微)企业的确定规范和办理规则,使得《劳作合同法》有了分层适用的或许。
6、减轻企业职责,树立社会职责代偿机制。
无固定期限合同的中心要义是其具有社会福利性质,在《劳作合同法》施行曾经,首要是会集在国有企业。跟着《劳作合同法》施行,转为无固定期限的条件变得简略,而一旦劳作者与用人单位构成(或被构成)无固定期限合同联系,则意味着国家将其供应社会福利的职责以法令的方法转嫁给企业,但企业是赢利性经济安排而非一个福利性的社会组织,其依法接受的社会职责大大加剧了企业的用工本钱与经济担负。而从施行的作用来看,国家好像轻视了企业的躲避才能,很多的中小(微)企业经过劳作合同的短期化等躲避手法,致使国家使用《劳作合同法》让企业承当更多的社会职责的方针落了空。与其如此,还不如大方一点,把应由政府承当的社会职责收回来,树立完善一套企业承当社会职责的转化代偿机制,变强行摊派为召唤鼓舞,让一些有承受才能的企业在承当了政府搬运的社会职责今后,享有相应的方针优惠盈利,构成良性循环。别的,企业担负沉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儿有劳作力本钱、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要素,也有融资途径不畅、立异才能缺乏等原因。但企业税赋过高,社会职责过重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重要要素。供应侧变革的要点应放在下降企业税赋和减轻企业社会职责上,这些办法考虑政府的才能和决计。
四、结语
,我国经济面对转型和下行的两层压榨,结构产能过剩,企业哀鸿遍野,用工需求萎缩,政府压力山大。李克强总理表明,结构性产能过剩严峻,这是“绕不过去的前史关口”,去产能也成为了本年中心作业的要点。去产能必定触及裁人下岗,裁人下岗必定牵扯到劳作合同的免除及相关经济补偿。据泄漏,中心拟最早安顿分流的钢铁、煤炭两个职业员工就有180万人。依照《劳作合同法》的规则,用人单位宣告破产或许闭幕的,应向劳作者付出经济补偿金。中心拟拿出了1000亿资金垫底,这明显远远不行。假如去产能作业可以顺畅局面,信任不久便会在全国铺开,修订《劳作合同法》是否能成为方针与法令抵触的第三条路,笔者不得而知。但从局势看,好像现已在做言辞和法令上的预备了。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