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包庇罪的法律规定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7-13 07:05
不少人看到自己的朋友、亲属、同学做了违法违法的行为,都会去保护对方,在公安机关问询的时分做一些假的证词等。如保护违法嫌疑人或罪犯的话也是违法的行为,触犯了保护罪法令。下面听讼网小编为你介绍保护罪的法律规则。
我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三款所说的“事前通谋”,是指窝藏、保护犯与被窝藏、保护的违法分子,在违法活动之前,就策划或合谋,容许违法分子作案后处以窝藏或许保护的,这和刑法总则规则共犯的主客观要件是共同的。如,反革命分子或其他刑事违法分子,在违法之前,与行为人进行策划,行为人分工承当窝藏或容许在追查刑事责任时供给虚伪证明来掩盖罪过等等。因而,假如仅仅知道作案人员要去施行违法,过后予以窝藏、保护或许事前知道作案人员要去施行违法,未去报案,违法发作后又窝藏、保护违法分子的,都不应以共同违法论处,而独自构成窝藏、保护罪。
保护罪与相关违法怎样界定
(一)本罪与事前有通谋的共同违法
窝藏、保护行为是在被窝藏、保护的人违法后施行的,其违法成心也是在他人违法后发作的,即只要在与违法人没有事前通谋的情况下,施行窝藏、保护行为的,才建立本罪。假如行为人事前与违法人通谋,商定待违法人实施违法后予以窝藏、保护的,则建立共同违法。因而,本法第3l0条第2款规则,犯窝藏、保护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违法论处。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共同违法所犯之罪的法定刑低于窝藏、保护罪的法定刑,也应以共同违法论处。
(二)本罪与伪证罪的边界
伪证罪中的成心作虚伪证明为违法人藏匿罪证的行为,与窝藏、保护罪有相似之处。二者的首要差异在于:(1)本罪为一般主体;而伪证罪是特别主体,只限于证人、鉴定人、记载人与翻译人。(2)本罪发作的时刻没有约束;而伪证罪有必要发作在刑事诉讼中。(3)本罪是经过使违法人逃匿或许采纳其他保护办法,使其躲避刑事制裁;伪证罪掩盖的是何案子有重要联系的违法情节。(4)窝减、保护的目标既可所以未决犯,也可所以已决犯;而伪证罪所保护的目标只能是未决犯。
(三)本罪与协助消除、伪造证据罪的边界
1979年刑法没有规则协助消除、伪造证据罪,故以往的刑法理论以为,消除罪迹与消除罪证的行为构成保护罪。本法增设了协助消除、伪造证据罪之后,也有人以为保护罪包含协助湮灭罪迹和消除罪证的行为。咱们以为,依据刑法的规则,保护罪应仅限于作假证明保护的行为,而不包含协助违法人消除或许伪造证据的行为。不过,这两种违法的法定刑相差较大,怎么合理划清其边界,还需要研讨。
想要了解更多保护罪具体常识,可点击听讼网在线免费咨询,让专业律师来为你供给答案。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