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民俗习惯与婚约财产案件的处理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9-04-09 19:27
现阶段,跟着经济的开展和城市、乡村人口的频频活动,乡土文明与法制观念呈现出剧烈的磕碰与交融,在风俗观念的冲击下,法官使用法令审理民商事案子面对新的应战。现在,我国的法令仅在最高院2003年12月26日出台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解说(二)》中对婚约产业胶葛中的彩礼问题作出原则性规则,立法上的空白使实践中婚约产业胶葛的处理难以操作。实践证明,法官在审理婚约产业胶葛案子过程中,发挥司法能动作用,当令引进风俗习气,考虑广阔农民群众的法令认知标准和品德、对错判别标准,使法令得到合适实践的合法的变通,无疑能够增强审判的法令作用和社会作用。
一、风俗习气与婚约产业案子的处理
所谓婚约是指以将来缔成婚姻为意图的男女预定。缔成婚约,收送聘礼(彩礼)作为成婚前奏在许多国家都是遍及的民事习气,在我国更是根深柢固。尽管我国相关法令解说、方针以为婚约不具有法令效能,但在民间风俗上,尤其在乡村,婚约仍具有很强的社会效能。婚约一旦缔结,在外界看来就已根本确立了相关男女的婚姻联络,任何一方不得再交游其他异性,否则会发作言论的斥责。随同婚约的还有资产的搬运和两边亲朋的交游,一方毁约便或许会带来资产的丢失,人际联络的恶化及社会风俗的斥责。能够说,风俗习气在婚约产业胶葛案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
李某(男)与王某(女)于2008年9月经媒妁宋某介绍,在王某家举办碰头典礼, 2009年10月,两边停止爱情联络,李某向法院申述要求返还彩礼款11000元。一审中,李某供给宋某的证言一份,证明给付王某碰头礼11000元,王某经传票传唤未到庭。一审缺席判定王某返还彩礼款11000元。王某提起上诉否定彩礼款,并在二审提交宋某证言一份,证明进行碰头典礼实践,但给碰头礼时只要李、王二人独自在场,并不知11000元是否给付。因媒妁为两边出的证言彼此对立,咱们到媒妁家中核实案子状况,媒妁陈说的内容与王某供给的证言内容一起。根据媒妁宋某的陈说,咱们得到以下信息:1.两边举办了碰头典礼;2.经媒妁手,李某带去了碰头礼11000元,依当地遍及做法,给碰头礼时不经媒妁手,由男女两边独自进行;3.二人订亲后按风俗逢过节进行彼此交游;4.因李某家原因,两边不再交游,期间王某又与别人缔成婚约;5.在当地,人们遍及以为男方反悔则彩礼不予返还,女方反悔彩礼全额返还。
本案中,两边争议的焦点是王某是否收到11000元彩礼款。假如单纯根据《根据规则》,李某建议给付11000元的实践无根据支撑。我国自古就有婚约成立时男方向女方赠送作为彩礼的金钱之类的资产的风俗,本案中两边认可举办了碰头典礼,依当地风俗,碰头典礼相当于订亲,一般给付彩礼,一起两边订亲后按风俗进行交游,应当能够揣度王某收到彩礼款11000元的实践。处理中咱们以为当地存在的另一风俗即男方反悔则彩礼不予返还,女方反悔彩礼全额返还与我国现在的法令规则并不相符,不该支撑。但考虑到该观念在当地很有影响力,从法令、风俗、道理等方面做两边当事人的调停作业,终究,两边到达调停协议,王某返还李某5500元 。
实践上咱们的审判作业早已有意无意地适用习气,彻底扫除适用习气,司法将寸步难行。咱们在司法裁判中要掌握好风俗习气的挑选适用。首要判别当事人要求适用的风俗习气是陋俗仍是良俗;其非必须考虑法治精力和当事人的志愿。假如风俗习气与今世法治理念相左,乃至直接危害当事人的根本权力,法官应坚决摒弃该风俗习气,向当事人释明法令规则及风俗习气的不妥之处。反之则应尊重当事人的志愿,若当事人两边同意适用风俗习气且协议内容未违背法令强制性规则,亦未危害别人合法权益,法官应确认协议的效能,然后到达定分止争的意图。
二、婚约产业案子的诉讼主体
在审判实践中,婚约产业案子的诉讼主体往往成为当事人辩论或上诉的首要理由之一。笔者以为,这类案子应该扩展主体规模,不该局限于男女两边。资产的给付人、资产的承受人,均系适格的当事人。理由是:婚约产业胶葛是指以成婚为意图的男女两边在婚约联络存续期间因保持该联络而发作的产业胶葛。“婚约”不是法令调整的规模,可是,“婚约”中包含有产业权力的得失改变,法令才将“婚约产业胶葛”归入调整的规模。所以,“婚约产业胶葛”的要点在于“产业胶葛”而不是“婚约胶葛”。实践中婚约产业联络的发作不单单是一个人的行为。就给付人而言,或许是男方自己、男方爸爸妈妈或其他近亲属;就承受人而言,或许是女方自己、女方爸爸妈妈或近亲属。从彩礼的来历看,或许是个人劳动收入或家庭一起产业,故给付彩礼的问题,往往触及两边的家庭联络。实践中大部分彩礼金钱系两边爸爸妈妈之间的交给,因而,考虑到我国现在缔成婚姻的传统风俗,应当将该类案子的“被告”规模扩展化。
基于此,在处理婚约产业胶葛案子确认原告时,应留意:若给付的彩礼来历于男方自己劳动收入或许其他合法收入时,原告只能是男方自己;当给付的彩礼来历于男方全家一起产业或许一起债款时,男方及其爸爸妈妈均可作为原告提申述讼。确认被告时应留意的是,给付方在给付彩礼时已清晰阐明给付女方或其爸爸妈妈而被承受时,应将女方或其爸爸妈妈列为被告,当给付方给付彩礼时,女方或其爸爸妈妈均在场,而给付人没有清晰表明彩礼给付谁的,发作胶葛后,女方及其爸爸妈妈彼此推诿的,可将女方及其爸爸妈妈作为一起被告。这样,既便利法院依法审理,也有用地遏止被告方的彼此推诿现象的发作,一起也契合谁承受彩礼谁应返还的简略民意。
三、婚约产业案子中彩礼的界定
受传统风俗的影响,现在乡村男女缔成婚姻,程序繁琐而慎重,礼尚交游贯穿于缔成婚姻的全过程。在审理婚约产业胶葛案子中,咱们也常常遇到新出现的彩礼名字,处理此类案子时,怎么正确剖析彩礼规模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以为,法令意义上的彩礼,一般是指按照当地风俗,经过媒妁给付的以成婚为意图的大额资产。其条件应当包含以下两点:1.彩礼的缔结以将来确保成果婚姻为意图的婚约为前提条件和根底。婚约是男女两边或各自的爸爸妈妈在成婚前,为保证成果婚姻而先到达的一种具有人身依附联络的契约或协议。在婚约到达后,男方就要给付女方必定数量的金钱或物品,以表两边的诚心,这便是一般所说的彩礼。2.彩礼的给付时刻一般是发作在缔成婚约的过程中或挂号成婚的前后,也有很多发作在成婚典礼上。给付的数额一般都需由中间人从中按风俗商定,有时还需要经过中间人从中完结交给。这种状况下的资产给付行为既不属自动赠与,亦不能确认是自动讨取。关于平常男、女方及其家人、亲属彼此之间的金钱赠与,数额较小,不归于彩礼。在谈婚期间,男女两边彼此交游,由一方给付另一方或许两边彼此给付的产业,包含烟、酒、食物、化妆品、少数衣物、礼尚交游的小额礼金及女人专用物品,包含按风俗进行订亲举办成婚典礼的请客酒席费用等则不归于实践意义上的彩礼。
彩礼返还的份额问题是法官的自在裁量权,总体上,处理彩礼返还应掌握以下根本原则:
1.遵从当地风俗习气原则。彩礼是依附于婚约而发作的,婚约问题现行法令并没有加以标准,都是根据当地风俗习气进行。在处理婚约彩礼胶葛案子的司法实践中,假如机械地按照最高法院的司法解说作出处理,就会导致当事人的抵触,特别是触及承受方有差错而导致婚约免除或许是两边现已同居日子的,乃至彩礼现已用于一起日子的,假如判定承受方悉数返还,不只与当地风俗习气相抵触,并且会形成当事人心里不服,抵触实行,乃至会激化对立,影响社会调和。所以,在审理此类胶葛时,要根据个案的不同,结合当地风俗习气的实践,使判定更能契合民意,以到达法令作用和社会作用的完美一致。
2.照料无差错方原则。该项原则是我国婚姻法中关于处理离婚案子时适用的法定原则,在处理婚约彩礼胶葛时连续适用照料无差错方原则,契合法令精力,一起,还有利于树立社会诚信系统,有利于进步人们的品德认识和品德水平,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精力文明。
3.公正原则。公正原则与品德标准联络十分严密,关于婚约的实行彻底依托品德作为原则来束缚,因而,在处理此类胶葛的过程中,应当用两边之间的利益均衡来判别是否公正,这样才干表现人民法院和法官的裁判契合其公正正义的价值方针。
司法实践通知咱们,世代相传、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气坚韧地存在于人们的思维傍边,并标准着人们的行为,辅导着人们的日子。当法令与风俗习气存在必定抵触时,机械按照法令审判的成果得不到社会公众的有用认同,也就有了相对合理的解说。当然,风俗习气的运用是一把双刃剑,假如运用不妥,便是违法适用,有或许损害一方当事人的法令利益。因而,审判过程中在高度重视承载社情民意的风俗习气实践运用的一起要做到有度、有序、有标准,在法令结构之内长于和勇于用风俗习气去评判对错、调整诉求、衡平利益、化解社会对立胶葛,到达社会的调和。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