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什么叫抗辩权?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9-30 15:29

1、抗辩权是敌对恳求权或否定对方权力的权力,如双务合同中的一起实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以及保证人的先诉实行抗辩权(或检索抗辩权)等。――马俊驹、余延满著《民法原论》(上册)法令出版社1998年版,第83页。2、抗辩权(Einrede,exception)者,阻挠相对人行使其权力之敌对权也。例如先诉抗辩权(民法第745条)、一起实行之抗辩权(民法第264条)。有以回绝相对人恳求给付之给付回绝权为抗辩权者,然抗辩权不限于回绝给付,乃敌对其他全部恳求也,例如抵消权行使之敌对(德民第390条)。给付回绝权以外之抗辩,有称之为敌对权者。抗辩权者,以相对人一切恳求权之存在及有用为条件之敌对权也。与否定相对人有权力存在之贰言不同。抗辩权因其功效可分为灭却的抗辩与延期的抗辩。前者谓有灭却恳求权效能之抗辩权,例如抵销之抗辩。后者谓只可使其效能延期之抗辩权。例如一起实行抗辩。德民以消除时效发作灭却的抗辩权(德民222条、民法44条)有谓抗辩权为构成权之一种者。然构成权乃有使权力创设、改变或消除之效果,而抗辩权原则上只要中止恳求权行使之效能,故抗辩权为一种特别权力也。――史尚宽《民法泛论》我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8页。3、抗辩权是指敌对别人行使权力的权力。例如,当事人互负债款,没有约好先后实行次序的,应当一起实行。一方当事人自己未实行而恳求他方先实行时,他方有权回绝其实行恳求,此为一起实行抗辩权(《合同法》第66条)。抗辩权的效果在于“敌对”、“敌对”,阻挠别人行使权力,但别人的权力并不因而而消除。抗辩权的行使,以恳求权的存在而且提出恳求为条件。在未提出恳求权的情况下,抗辩权无从行使。权力现已消除的情况下,不适用抗辩权。例如,债款现已实行,债务已消除,一方假如提出恳求,他方有权回绝,否定其权力存在,这在性质上可称否定权,不属于抗辩权。――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第39页。4、抗辩权是指敌对恳求权或否定对方权力的权力,如甲乙双方约好一起实行,甲方未为实行而要求乙方实行的,乙方即享有抗辩权。――佟柔主编《我国民法》法令出版社1990年版,第39页。5、抗辩权是指敌对恳求权或否定对方权力的权力,如一起实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等。――王利明主编《民法》我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6页。6、抗辩权指权力人用以敌对别人之恳求权之权力。抗辩权的效果在于防护,而不在于进犯,因而必待别人之恳求,始得对其行使抗辩权。如一起实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先诉抗辩权等。恳求权与抗辩权乃居于敌对之位置。在解题或剖析事例时,应当统筹。此种恳求权与抗辩权敌对性考虑方法,系法令根本思想能力,应予注重。――梁慧星《民法泛论》法令出版社2001版,第81页。7、抗辩权,即义务人对权力人行使权力,得回绝给付得权力,如恳求权已罹于时效,而权力人仍建议时,义务人得行使其消除时效抗辩权。抗辩权可分为永久(灭却)的抗辩权与一时(延期)的抗辩权。前者可使恳求权的行使,永久被扫除,在诉讼上可使原告受驳回的判定,如消除时效抗辩权(台湾地区民法第144条),及对侵权行为获得债务之回绝实行权(台湾地区民法第198条)。后者,非永久回绝相对人的恳求,仅能使恳求权一时不能行使罢了,如一起实行抗辩权(台湾地区民法第264条),及保证人之先诉抗辩权(台湾地区民法第745条)。――王泽鉴《法令思想与民法实例-恳求权根底理论体系》我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5页。8、抗辩权乃适用于阻挠恳求权行使之权限,例如生意价金恳求权得以时效消除抗辩权敌对(台湾地区民法第127条第1项第8款或第125条)。抗辩权可分为阻挠性抗辩权和否定性抗辩权两种类型。阻挠性抗辩权指不侵略恳求权之本体,只暂时或永久的阻挠其有用行使,其权力经有用抗辩后依然存在。可分为推迟性抗辩权aufschiebndeEinrede此种抗辩权只能暂时阻挠恳求权的行使,如法定留置权、一起实行抗辩权和保证人之先诉抗辩权;扫除性抗辩权ausschliessende此种抗辩权可长时间阻挠恳求权之行使,如时效之抗辩、赠与之贫穷抗辩、侵权行为被害人之经济实行权。否定性抗辩权Einwendung指否定权力之构成和存续的抗辩。此种抗辩,当事人纵不为抗辩之建议,法院应就现已证明之相关现实自动加以酌量。如行为能力短缺,方式短缺等。此又可分为阻挠权力发作之抗辩rechtshinderndeEinwendung和消除权力之抗辩rechtsvernichtendeEinwendung。――-黄立《民法总则》我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67页。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