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我国商标侵权的归责原则是怎样的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6-21 14:30
摘要:差错职责准则的本质是片面归责,无差错职责则是一种客观职责或危险职责,英美法称之为严厉职责。在商标侵权范畴适用无差错职责准则有助于推动社会公正、提高功率。在我国往后的商标侵权立法中,应该坚持无差错职责归责准则的立法理念及方向。
商标侵权的归责准则作为底子的理论问题较少有人讨论。理论上的不明晰导致咱们在维护商标专用权的司法实践中呈现了许多的问题。本文拟以经济剖析办法为辅导,对差错职责和无差错职责两种归责准则进行微观比较,并对我国商标侵权立法的前史和现状进行点评。
一、差错职责准则与无差错职责准则的意义及我国商标立法的新挑选
(一)差错职责准则与无差错职责准则的意义
通说以为,差错是指分配行为人从事在法令上和品德上应受责难的行为的成心和差错状况,换言之,是指行为人经过违反法令和品德的行为表现出来的片面状况。这便是说,差错是一个片面和客观要素相结合的概念,是行为人的客观行为背面所躲藏的片面状况,它有成心和差错两种表现形式。所谓差错职责准则,是指以差错作为价值判别标准判别行为人对其所形成的危害应否承当侵权职责的归责准则。该准则的性质是片面归责,要求在确认侵权行为人的职责时,要依行为人的片面意思状况来确认,而不是单纯依托行为的客观方面来确认,即不仅以差错作为归责的构成要件,并且还以差错作为归责的终究要件。当然,差错也是确认行为人职责规模的重要依据。依照差错职责准则的了解,商标法明文规矩商标侵权以成心或差错为要件的则在确定行为侵权时适用差错职责准则,商标法对行为人侵权片面上未作明确要求的则适用差错推定准则。差错推定准则是差错职责准则的开展,它实际上也是对行为人的行为及其片面状况的一种责难,即行为人只要在有依据证明危害不是因为他的差错导致或许存在法定抗辩事由的情况下才能够革除职责。
与差错职责准则不同,无差错职责准则是指没有差错形成别人危害的,依法令规矩由与形成危害原因有关的人承当民事职责的归责准则。适用该准则,归责的根底首要不是行为人的差错,而是危害现实的客观存在以及行为人的活动及所办理的人或物的危险性质与所形成危害成果的因果联系,因而学说上也把无差错职责称之为客观职责或危险职责,英美规律称之为严厉职责。这种职责突破了一般侵权职责准则的逻辑方法,不是经过“推定”差错的办法来修补差错职责准则的缺少,而是在差错职责准则之外另辟蹊径,具有了彻底不同的归责要件,一如某学者所说,无差错职责的构成要件中应当包括重要的一条:“行为人片面上无差错”。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3款规矩,“没有差错,但法令规矩应当承当职责的,应当承当民事职责”,便是对无差错职责准则的认可。
(二)我国商标立法的新挑选
就商标侵权而言,毫无疑问,现实上大多数的侵权行为都是行为人成心或差错(即有差错)为之,一如我国2001年版《商标法》第52条第1、3、4项所规矩的各种景象。但也有一部分侵权行为,其行为人或许的确短缺片面方面的差错。但无论是否有差错,因为其所形成的负面影响都十分严峻,因而都有必要予以标准和阻止。其实也正是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一起也是为了顺应与TRIPS协议接轨的需求,我国2001年版的《商标法》一改曩昔的立法理念与思路,将1993年版《商标法》第38条第2项中昭示侵权行为人行为时片面心思状况的词汇作了彻底删去。④毋庸讳言,这种修正加大了我国对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维护力度,为此博得了一片喝彩声。可是,质疑的声响也接二连三,人们不由要问:对商标侵权行为人的片面动机一概不作差异,这对某些出售者来说公正吗?莫非无差错的出售也能够构成商标侵权?为答复这一问题,笔者将从公正和功率两个视点对差错职责准则和无差错职责准则进行剖析。
二、差错职责准则与无差错职责准则的公正及功率性剖析
笔者以为,人们存在疑问的首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我国法学理论界对商标侵权归责准则的一个差错认识,即以为商标侵权归于一般侵权,应该适用差错职责准则。依据这一理论而出台的《商标法》(1993年修订版)在必定程度上助推了这一差错。而现实上,在进行商标侵权立法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更愿意挑选无差错职责准则,其原因首要有:
(一)适用差错职责准则更简单阻碍社会公正
实践证明,在商标侵权范畴适用差错职责归责准则既对被侵权者不公正,也对某些侵权者不公正。一方面,现实上并非一切的侵权行为人(如部分出售者)行为时对侵权现实都明知,法令或司法机关过后“推定”这部分侵权行为人“明知侵权”既不符合现实,也有违公正准则。在现代商业社会,因为进货途径的“商业秘密”性质,许多分销商关于自己所出售的产品的来历客观上都不是很清楚,关于该产品是否侵略别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或许更是一窍不通,在这种情况下,果断“推定”出售者“明知侵权”没有道理,也不公正。另一方面,1993年版《商标法》第38条第2项的规矩更有利于侵权者而晦气于被侵权者。如前所述,1993年版《商标法》对出售侵权的规矩是“出售明知是冒充注册商标的产品的”,可这一立法的实践成果怎么呢?据统计,1994年我国的商标侵权活动(尤其是出售冒充产品的活动)比立法之前几年更严峻,而诉诸行政及司法机关恳求处理的数目却比几年前大大下降了。国家商标局对此解说说,其间最首要的原因便是被冒充者很难供给出售者“明知冒充”的依据,底子没有办法“依法”冲击侵权者。换句话说,适用差错职责归责准则的直接成果是,出售者出售侵略商标专用权产品的法令危险十分之低,被冒充者底子就没有办法本质性的阻止商标侵权活动。这明显晦气于显示社会公正。
(二)适用无差错职责准则是完成社会公正的最佳挑选
首要,无差错职责不同于成果职责,其并不是丝毫不考虑行为人的片面心思状况。无差错职责准则的首要功能是侧重维护私法联系中弱势一方的利益,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够彻底不考虑侵权方的利益。现实上,“无差错”只关乎侵权职责的建立,就危害救助的起伏而言,仍是应当把侵权行为人的片面差错考虑进去的。正是这种考虑,将无差错职责与成果职责差异开来,也正是这种考虑,极大地显示了无差错职责的公正价值。
其次,因为商标侵权背面躲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现代社会商标侵权现象有愈演愈烈之趋势,要有力冲击商标侵权行为,有必要从源头上把关,而在商标侵权范畴适用无差错职责归责准则则有助于到达此种意图。一旦法令上作出如此规矩,客观上必定会迫使或许的侵权行为人在侵权行为发作之前就有必要充分地考虑和评价其商标侵权的法令危险,然后有用的遏止其施行侵权行为的动机,然后有用地平衡维护商标权力人及或许的侵权人的合法利益。
第三,商标是商标权人用以标明自己产品或服务以辅导顾客的信息,在现代社会,大多顾客都是经过商标来辨识产品或许服务的,也正因为如此,冒充商标成为如今社会商标侵权的最重要方法之一,许多的不正当竞争者使用相同或许近似的商标来推销其低质或不同的产品或服务,以到达其获取暴利的意图。明显,对这一行为假如不加以有用阻止,既晦气于鼓舞有技术、有进取心的人们在尽或许公正的条件下进行产品或许服务的出产与出售,然后促进国内和国际贸易的开展,也晦气于保证广阔顾客的切身利益(侵权者的行为会使得顾客在必定程度上对产品或许服务的真实性做出差错的判别,然后危害其合法权益)。而在商标侵权范畴选用无差错职责归责准则,则有助于加强对商标权的维护,从底子上阻止商标侵权行为的发作,然后平衡商标权力人、顾客和或许的不正当竞争者(商标侵权者)三者之间的利益。
(三)适用差错职责准则简单对商标权人的行为挑选乃
至国家经济发生消极影响实践证明,差错职责归责准则至少(会)在以下几个方面临商标权人的行为挑选发生消极影响:
首要,它会导致商标权人恳求维护自己权力的本钱添加。正如前文所说到的,因为商标权人无法证明某些侵权行为人(尤其是出售者)施行侵权行为时的成心或差错的片面心思状况,所以无法提请行政或司法机关介入以维护自己。退一步讲,就算有或许举证,依据一般侵权胶葛“谁主张谁举证”的规矩,商标权人要想获得胜算(有必要每个案子都举证证明侵权行为人的片面差错),其本钱也将会是适当的昂扬。
其次,它会遏止产品出产者、服务供给者发明品牌的热情。因为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实在的维护,商标权人的出产及立异积极性必定大大下降,而企业一旦缺少技术立异和产品立异的动力,其间隔破产倒闭也就不远了。这关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开展和产品结构的晋级来说明显是十分晦气的。
第三,它会误导企业的商场挑选行为,而这将会在更深的层次上影响国家经济的开展。差错职责归责准则不能很好的维护商标权人的利益,相反,关于商标侵权人而言却是个利好音讯。因为侵权人损害商标专用权后遭到制裁的概率极低,使得某些侵权人更愿意挑选侵权而不是合法经营,这必将严峻破坏正常的商场买卖次序。一起,侵略商标权的侵权人供给的产品或许服务的质量通常情况下要低于商标权人供给的产品或许服务的质量,不能阻止侵权即意味着在社会资源糟蹋的一起顾客的福利也处于下降通道,无法完成商场经济关于社会资源最优装备、完成功率最大化的要求。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