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9-02-10 21:5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建功详细使用法令若干问题的解说。1998年4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972次会议经过,1998年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自1998年5月9日起实施。
法释(1998)8号
为正确确认自首和建功,对具有自首或许建功体现的违法分子依法适用惩罚,现就详细使用法令的若干问题解说如下:
第一条依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则,违法以--后自动投案,照实供述自己的罪过的,是自首。
(一)自动投案
违法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安排或许其他有关担任人员投案的;违法嫌疑人因病、伤或许为了减轻违法结果,托付别人先代为投案,或许先以信电投案的;罪过没有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安排或许司法机关盘查、教育后,自动告知自己的罪过的;违法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自动投案的;经查实确已预备去投案,或许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并非出于违法嫌疑人自动,而是经亲朋奉劝、伴随投案的;公安机关告诉违法嫌疑人的亲朋,或许亲朋自动报案后,将违法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违法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确以为自首。
(二)照实供述自己的罪过,是指违法嫌疑人自动投案后,照实告知自己的首要违法事实。
犯稀有罪的违法嫌疑人仅照实供述所犯数罪中部分违法的,只对照实供述部分违法的行为,确以为自首。
一起违法案子中的违法嫌疑人,除照实供述自己的罪过,还应当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则应当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一起违法事实,才干确以为自首。
违法嫌疑人自动投案并照实供述自己的罪过后又翻供的,不能确以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定前又能照实供述的,应当确以为自首。
第二条依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则,被采纳强制措施的违法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照实供述司法机关没有把握的罪过,与司法机关已把握的或许判定确认的罪过属不同种罪过的,以自首论。
第三条依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则,关于自首的违法分子,能够从轻或许减轻处分;关于违法较轻的,能够革除处分。详细确认从轻、减轻仍是革除处分,应当依据违法轻重,并考虑自首的详细情节。
第四条被采纳强制措施的违法嫌疑人与司法机关已把握的或许判定确认的罪过属同种罪过的,可从轻处分;照实供述的同种罪过较重的,一般应当从轻处分。
第五条依据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则,违法分子到案后有检举、揭露别人违法行为,包含一起违法案子中的违法分子揭露同案犯一起违法以外的其他违法,经查验事实;供给侦破其他案子的重要头绪,经查验事实;阻挠别人违法活动;帮忙司法机关抓捕其他违法嫌疑人(包含同案犯);具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体现的,应当确以为有建功体现。
第六条一起违法案子的违法分子到案后,揭露同案犯一起违法事实的,能够酌情予以从轻处分。
第七条依据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则,违法分子有检举、揭露别人严重违法行为,经查验事实;供给侦破其他严重案子的重要头绪,经查验事实;阻挠别人严重违法活动;帮忙司法机关抓捕其他严重违法嫌疑人(包含同案犯);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严重贡献等体现的,应当确以为有严重建功体现。
前款所称“严重违法”、“严重案子”、“严重违法嫌疑人”的规范,一般是指违法嫌疑人、被告人或许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惩罚或许案子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许全国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等景象。
自首意义
1、违法今后自动投案,照实供述自己的罪过的,是自首。(一般自首--刑法)
2、被采纳强制措施的违法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照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把握的自己其他罪过的,以自首论。(特别自首/准自首--刑法)
3、特别自首/准自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建功详细使用法令若干问题的解说
注: 刑法第67条: 违法今后自动投案,照实供述自己的罪过的,是自首。关于自首的违法分子,能够从轻或许减轻处分。其间,违法较轻的,能够革除处分。 被采纳强制措施的违法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照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把握的自己其他罪过的,以自首论。
自首确认
自动投案
1.1自动投案,是指违法事实或许违法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许虽被发觉,但违法嫌疑人没有遭到讯问、未被采纳强制措施时,自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许人民法院投案。
1.2违法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安排或许其他有关担任人员投案的;
1.3并非出于违法嫌疑人自动,而是经奉劝、伴随投案等的也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1.4违法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确以为自首。
照实供述
2.1照实供述自己的罪过,是指违法嫌疑人自动投案后,照实告知自己的首要违法事实。
2.2犯稀有罪的违法嫌疑人仅照实供述所犯数罪中部分违法的,只对照实供述部分违法的行为,确以为自首。 2.3一起违法案子中的违法嫌疑人,除照实供述自己的罪过,还应当供述所知的同案犯,才干确以为自首。
特别自首
3.1依据刑法第67条第2款的规则,以自首论。
3.2被采纳强制措施的违法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与司法机关已把握的或许判定确认的罪过属同种罪过的,能够酌情从轻处分。
未把握的罪过
4.1所谓“还未把握”,是指司法机关尚不知道违法发作,或许虽然知道违法发作,但不知道违法人是谁以及虽有单个头绪或依据使司法机关对或人发生置疑,但还不足以据此将其确以为违法嫌疑人。
4.2从诉讼的视点讲,这儿的“还未把握”实际上是指“没有的确依据证明”。在司法实践中,依据司法机关把握案子的头绪和依据能否确认作案人或许犯某罪,是判别罪过被把握与否的重要规范。
4.3“还未把握”与“现已把握”边界不清时,应当疑罪从轻,即确以为“还未把握”。
已把握的罪过
5.1“已把握的罪过”有必要是按照法令规则构成违法的行为。
5.2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的规则:“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定,任何人都不得确认有罪”。是否归于“罪过”有必要经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判定确认。
5.3人民法院经审理判定不予确认或宣告无罪的,虽然侦办机关和检察机关现已把握并作为涉嫌违法予以立案侦办和批捕申述,也不归于“已把握的罪过”。
其他罪过
6.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建功详细使用法令若干问题的解说第2条规则,所谓“其他罪过”,是指“与司法机关已把握的或许判定确认的罪过属不同种的罪过”。假使照实供述司法机关没有把握的罪过,与司法机关已把握的或许判定确认的罪过属同种罪过的,则对自动交待的其他罪过不确以为自首,以率直论。只要照实供述司法机关没有把握的罪过,与司法机关把握的或许判定确认的罪过属不同种罪过,才以自首论。
6.2虽然,假如违法分子供述了司法机关“还未把握”的“同种罪过”,反而会加剧其处分,可是《刑法》第67条第2款对“其他罪过”是否包含同种罪过,在立法上并未作约束,这引发了理论界和什物界对最高人民法院上述约束性解说的广泛质疑。许多学者以为,“其他罪过”,既包含与被指控的违法性质不同的异种罪过,也包含与被指控的违法性质相同的同种罪过。(注:虽然质疑者的某些观念不无道理,但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一司法解说尚现行有用,司法机关应当严厉遵照执行。)
6.3“其他罪过”只能是不同品种罪过,不能是同品种罪过。假如行为人所犯数罪别离冒犯选择性罪名中的不同罪名,如行为人因出售假币罪被司法机关采纳强制措施后,自意向司法机关交待了运送假币的违法事实,虽然司法机关对其运送假币罪不把握,但对行为人运送假币罪仍不能确以为准自首。
自首量刑
依据刑法第67条第1款的规则,关于自首的违法分子,能够从轻或许减轻处分;关于违法较轻的,能够革除处分。
法释(1998)8号
为正确确认自首和建功,对具有自首或许建功体现的违法分子依法适用惩罚,现就详细使用法令的若干问题解说如下:
第一条依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则,违法以--后自动投案,照实供述自己的罪过的,是自首。
(一)自动投案
违法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安排或许其他有关担任人员投案的;违法嫌疑人因病、伤或许为了减轻违法结果,托付别人先代为投案,或许先以信电投案的;罪过没有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安排或许司法机关盘查、教育后,自动告知自己的罪过的;违法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自动投案的;经查实确已预备去投案,或许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并非出于违法嫌疑人自动,而是经亲朋奉劝、伴随投案的;公安机关告诉违法嫌疑人的亲朋,或许亲朋自动报案后,将违法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违法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确以为自首。
(二)照实供述自己的罪过,是指违法嫌疑人自动投案后,照实告知自己的首要违法事实。
犯稀有罪的违法嫌疑人仅照实供述所犯数罪中部分违法的,只对照实供述部分违法的行为,确以为自首。
一起违法案子中的违法嫌疑人,除照实供述自己的罪过,还应当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则应当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一起违法事实,才干确以为自首。
违法嫌疑人自动投案并照实供述自己的罪过后又翻供的,不能确以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定前又能照实供述的,应当确以为自首。
第二条依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则,被采纳强制措施的违法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照实供述司法机关没有把握的罪过,与司法机关已把握的或许判定确认的罪过属不同种罪过的,以自首论。
第三条依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则,关于自首的违法分子,能够从轻或许减轻处分;关于违法较轻的,能够革除处分。详细确认从轻、减轻仍是革除处分,应当依据违法轻重,并考虑自首的详细情节。
第四条被采纳强制措施的违法嫌疑人与司法机关已把握的或许判定确认的罪过属同种罪过的,可从轻处分;照实供述的同种罪过较重的,一般应当从轻处分。
第五条依据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则,违法分子到案后有检举、揭露别人违法行为,包含一起违法案子中的违法分子揭露同案犯一起违法以外的其他违法,经查验事实;供给侦破其他案子的重要头绪,经查验事实;阻挠别人违法活动;帮忙司法机关抓捕其他违法嫌疑人(包含同案犯);具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体现的,应当确以为有建功体现。
第六条一起违法案子的违法分子到案后,揭露同案犯一起违法事实的,能够酌情予以从轻处分。
第七条依据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则,违法分子有检举、揭露别人严重违法行为,经查验事实;供给侦破其他严重案子的重要头绪,经查验事实;阻挠别人严重违法活动;帮忙司法机关抓捕其他严重违法嫌疑人(包含同案犯);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严重贡献等体现的,应当确以为有严重建功体现。
前款所称“严重违法”、“严重案子”、“严重违法嫌疑人”的规范,一般是指违法嫌疑人、被告人或许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惩罚或许案子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许全国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等景象。
自首意义
1、违法今后自动投案,照实供述自己的罪过的,是自首。(一般自首--刑法)
2、被采纳强制措施的违法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照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把握的自己其他罪过的,以自首论。(特别自首/准自首--刑法)
3、特别自首/准自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建功详细使用法令若干问题的解说
注: 刑法第67条: 违法今后自动投案,照实供述自己的罪过的,是自首。关于自首的违法分子,能够从轻或许减轻处分。其间,违法较轻的,能够革除处分。 被采纳强制措施的违法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照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把握的自己其他罪过的,以自首论。
自首确认
自动投案
1.1自动投案,是指违法事实或许违法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许虽被发觉,但违法嫌疑人没有遭到讯问、未被采纳强制措施时,自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许人民法院投案。
1.2违法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安排或许其他有关担任人员投案的;
1.3并非出于违法嫌疑人自动,而是经奉劝、伴随投案等的也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1.4违法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确以为自首。
照实供述
2.1照实供述自己的罪过,是指违法嫌疑人自动投案后,照实告知自己的首要违法事实。
2.2犯稀有罪的违法嫌疑人仅照实供述所犯数罪中部分违法的,只对照实供述部分违法的行为,确以为自首。 2.3一起违法案子中的违法嫌疑人,除照实供述自己的罪过,还应当供述所知的同案犯,才干确以为自首。
特别自首
3.1依据刑法第67条第2款的规则,以自首论。
3.2被采纳强制措施的违法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与司法机关已把握的或许判定确认的罪过属同种罪过的,能够酌情从轻处分。
未把握的罪过
4.1所谓“还未把握”,是指司法机关尚不知道违法发作,或许虽然知道违法发作,但不知道违法人是谁以及虽有单个头绪或依据使司法机关对或人发生置疑,但还不足以据此将其确以为违法嫌疑人。
4.2从诉讼的视点讲,这儿的“还未把握”实际上是指“没有的确依据证明”。在司法实践中,依据司法机关把握案子的头绪和依据能否确认作案人或许犯某罪,是判别罪过被把握与否的重要规范。
4.3“还未把握”与“现已把握”边界不清时,应当疑罪从轻,即确以为“还未把握”。
已把握的罪过
5.1“已把握的罪过”有必要是按照法令规则构成违法的行为。
5.2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的规则:“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定,任何人都不得确认有罪”。是否归于“罪过”有必要经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判定确认。
5.3人民法院经审理判定不予确认或宣告无罪的,虽然侦办机关和检察机关现已把握并作为涉嫌违法予以立案侦办和批捕申述,也不归于“已把握的罪过”。
其他罪过
6.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建功详细使用法令若干问题的解说第2条规则,所谓“其他罪过”,是指“与司法机关已把握的或许判定确认的罪过属不同种的罪过”。假使照实供述司法机关没有把握的罪过,与司法机关已把握的或许判定确认的罪过属同种罪过的,则对自动交待的其他罪过不确以为自首,以率直论。只要照实供述司法机关没有把握的罪过,与司法机关把握的或许判定确认的罪过属不同种罪过,才以自首论。
6.2虽然,假如违法分子供述了司法机关“还未把握”的“同种罪过”,反而会加剧其处分,可是《刑法》第67条第2款对“其他罪过”是否包含同种罪过,在立法上并未作约束,这引发了理论界和什物界对最高人民法院上述约束性解说的广泛质疑。许多学者以为,“其他罪过”,既包含与被指控的违法性质不同的异种罪过,也包含与被指控的违法性质相同的同种罪过。(注:虽然质疑者的某些观念不无道理,但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一司法解说尚现行有用,司法机关应当严厉遵照执行。)
6.3“其他罪过”只能是不同品种罪过,不能是同品种罪过。假如行为人所犯数罪别离冒犯选择性罪名中的不同罪名,如行为人因出售假币罪被司法机关采纳强制措施后,自意向司法机关交待了运送假币的违法事实,虽然司法机关对其运送假币罪不把握,但对行为人运送假币罪仍不能确以为准自首。
自首量刑
依据刑法第67条第1款的规则,关于自首的违法分子,能够从轻或许减轻处分;关于违法较轻的,能够革除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