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商业秘密的法律救济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9-01-02 03:39从我国现行法上维护商业隐秘法令规则相应的法令救助途径可分为四种办法,即民法上的救助、劳作法上的救助、行政法上的救助和刑法上的救助。
1、民法上的救助
民法上的救助,即依据民法上的规则恳求违背保密协议的当事人承当违约职责或许损害商业隐秘的侵权人承当侵权职责的办法,民法上的救助的恳求权根底是合同或许侵权行为。依据商业隐秘保密合同负有保存隐秘的一方当事人违背保密合同约好,走漏或许私行运用其知悉的商业隐秘,即违约,权利人能够违约为由申述。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规则,其别人以不正当的手法获取,发表、运用权利人的商业隐秘,即属损害别人的商业隐秘,权利人能够提起侵权之诉。从民事职责的办法看,最常选用中止侵权和补偿丢失两种办法。关于丢失补偿额的确认,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以权利人的实践丢失额核算;另一种是在丢失额难以核算时,以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赢利作为补偿额。
2、劳作法上的救助
这种办法只运用本公司雇员或许前雇员,雇员违背企业商业隐秘的规章制度、劳作合同中的保密条款、保密合同或许竞业制止合同约好,给企业形成丢失的,企业能够依据劳作法的规则向劳作争议裁定委员会恳求劳作裁定,要求违背上述约好的雇员承当损害补偿职责。
3、行政法上的救助
依据《关于制止侵略商业隐秘行为的若干规则》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暂行规则》的规则,当企业以为其商业隐秘遭到损害,能够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恳求查办侵权行为,企业因损害补偿问题也可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出调停恳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能够进行调停。
4、刑法上的救助
依据刑法第219条的规则,侵略商业隐秘给权利人形成重大丢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和单处罚金,形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处以上七处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假如侵略企业的商业隐秘的行为构成犯罪,权利人能够向公安机关指控,要求立案侦查,追查其刑职责。在追查刑职责的一起,权利人可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侵权人承当民事补偿职责。
华为原职工王××等3人曾任职硬件工程师并参加了华为公司光网络设备的研制作业,在职时别离与华为公司签定保密协议,离任时也曾与华为签定《离任职工承诺书》。但秦××在脱离华为公司时,将用光盘复制的触及华为公司不为大众所知的部分技能秘要文件带走。华为公司决然采取了刑事手法,深圳南山区法院就华为前职工保密案一审判定,确定3人构成侵略商业隐秘罪。 触及侵略商业隐秘的胶葛在科技业界并不罕见,但像华为商业隐秘案中这样动用刑事诉讼手法的却十分罕见。该案作为在全国知识产权范畴极具争议、颇具代表性的案子,对相似商业秘要或商业胶葛案子的处理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