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缓期执行的执行地在哪儿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9-03-13 11:02
我国刑法有缓刑的相关规则,契合法律规则的景象,违法分子能够判处缓刑,那么延期履行的履行地在哪儿,关于缓刑的适用条件的法律规则有哪些呢?下面,听讼网小编整理了关于缓刑的适用条件的法律知识,供我们学习参阅。
一、一般缓刑履行地在哪儿
一般的缓刑违法分子在被宣告缓刑的违法分子不予关押,而是由司法所进行调查评价,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合作。所以一般被宣告缓刑的违法分子的履行地在其居住地进行。
二、缓刑的适用条件
依据我国刑法典第72条、第74条的规则,适用一般缓刑有必要具有下列条件:
违法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许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惩罚。缓刑的附条件不履行原 判惩罚的特色,决议了缓刑的适用目标只能是罪过较轻的违法分子。而罪过的轻重是与违法人被判处的惩罚轻重相适应的。我国刑法典之所以将缓刑的适用目标规则 为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违法分子,便是因为这些违法分子的罪过较轻,社会损害性较小。相反,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违法分子,因其罪过较重, 社会损害性较大,而未被列为适用缓刑的目标。至于罪过性质相对更轻的被判处控制的违法分子,因法院不仅仅是依据罪过性质作出详细量刑,法院以为有必要适用 控制惩罚进行处分,所以故将控制刑列为不适用缓刑准则的独立刑种。所谓“3年以下有期徒刑”是指判定确认的刑期而不是指法定刑。违法分子所犯之罪的法定刑 尽管是3年以上有期徒刑,但他具有减轻处分的情节,判定确认的刑期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能够适用缓刑。
(2)依据违法分子的违法情节和悔罪体现,以为适用缓刑不致再损害社会。这是适用缓刑的底子条件。也即有些违法分子尽管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 可是其违法情节和悔罪体现,不能标明不予关押也不致再损害社会,不能宣告缓刑。但有必要留意的是,因为违法人没有适用缓刑,因此的确不致再损害社会只能是审 判人员的一种估测或预先判别,这种估测或判别的依据,依法只能是违法情节较轻、违法人悔罪体现较好。在这两个要素中,违法情节较轻归于已然之罪的领域,主 要标明违法的社会损害性较小,应当归纳片面恶性与客观损害两个方面加以归纳评判。违法人悔罪体现较好归于未然之罪的领域,首要标明违法人的再犯可能性较 小,应当依据违法人的罪后各种体现,并恰当考虑违法人的一向体现作出评判。
(3)违法分子不是累犯。累犯屡教不改、片面恶性较深,有再犯之虞,适用缓刑难以避免其再犯新罪。所以,即便累犯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能适用缓刑。
《刑法》(修正案八)将74条修改为:“关于累犯和违法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归纳上面的介绍,依据法律规则,缓刑的违法分子的履行地在其居住地进行。信任我们看了上面介绍后,关于缓刑的适用条件的法律知识有了必定的了解,假如你还有关于这方面的法律问题,请咨询听讼网律师,他们会为你进行专业的回答。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