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婚姻不成彩礼的处置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10-19 04:23
关于婚姻不成的彩礼是否应该返还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常常遇到,自己曾于一年多前写了一篇《婚姻不成的彩礼处置》一文,小作研讨。现又看到有网友提及此一问题,乃在介绍彩礼的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并将拙作同时帖出,以启示思路。
在婚约期间的相互奉送能够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的日常往来的奉送,例如送朵花、送件衣服之类的;另一种便是俗称的"彩礼”。关于日常往来中的奉送,归于赠予合同,现已实行完毕了,所有权即已搬运,是否另行达到合同进行返还彻底依赖于两边洽谈一致,洽谈不成天然不需要返还。
而关于"彩礼”的性质,可没那么简略了,民法是重视民事习气的,而送"彩礼”的习气实在是太久远了,在历史上彩礼实际上是成婚的法定方式。我先把历史上的彩礼习气在这里说一说,然后还请你看我曾经的一篇小文章《婚姻不成的彩礼处分》,或许会对你的思路有协助。
彩礼是古代成婚的程序"六礼”中的一礼,这"六礼”就说来话长了,分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大程序。我别离介绍一下:
这"六礼”在南宋曾经就叫"六礼”,并且这是比较标准也是很有影响的程序。
纳采,便是家长请人向女方家长作出意思表明。这要凭"父母之命”,首先是男方的家长看中女方,一般要门户相对,就派个媒妁到女方家提亲,清晰阐明要为自己的儿了找个目标,是对方家的什么人,这个就叫纳采。这里有个情节许多法制史的书上都没有写,一般要带一个大雁去,由于大雁是个"信物”,是讲诺言的,不是开开打趣的,这个大雁不论女方赞同不赞同,都是白送的,不得取回。假如女方说不要,就完毕,假如能够,就进入第二个程序。
问名。男方家长接到媒妁的信息后,再派媒妁去女方,问清楚名字、属相、生辰等等具体情况,这是一个技术性程序。
纳吉。都问清楚后就到算命先生那里去算,假如算命先生说不好,那么就算了,假如说好,就进入第四步。
纳征。这是最为联系的,送聘财,一旦女方收了,那么这个婚姻实际上现已建立。有的书上说聘财要多一点,而唐律规则聘财多一点少一点没有联系的,并且酒食不算,一般是绸缎这种东西。那么为什么说一旦收到后就算建立呢?要看法令,唐律清晰说:假如聘财送到女家,男方悔婚,"不坐”,便是不追查刑事责任,可是彩礼"不索”,便是白送了。可是假如女方悔婚的话,家长要被"杖六十”,便是构成犯罪了。因而从中能够看出,咱们以为接受聘财就意味着婚姻的建立,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婚姻是买卖婚姻。这个程序与婚书的程序具有平等的效能。咱们说古代婚姻是包办婚姻、买卖婚姻,这是不错的。我国古代写剧本的人是懂得这个法令的,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祝英台本来是要嫁给梁山伯的,可是一回到家里看到家里现已收了聘礼了,所以她没有办法了,只好对着梁山伯哭,她不愿意由于自己悔婚而使父亲构成犯罪,但又不愿意与马文才的儿子成婚,所以先上轿,再跑到梁山伯的坟上死,既不违法又不成婚。
请期。男方派使者与女家商定日期,一般也要算命的。后来在日历上爽性印了,宜什么不宜什么。
亲迎。新郎承父命去女家迎娶新娘。
到了南宋这个程序简化,爽性把六礼简化成三礼:纳采、纳征、亲迎。有的书爽性把纳征写成"纳币”,这就更光秃秃了。这个三礼一向要用到本世纪初。到了明清时还作出新的规则。便是成婚那天,新郎能够去官府里去借一件八品官九品官的衣服穿一穿,便是那种大红的。这便是现在人们往往把新郎叫做"新郎官”的来历。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