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劳动者维权的注意事项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9-04-17 01:02
一、进步本身本质,学法懂法用法
2008年1月1日开端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作合同法》、2008年5月1日开端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作争议调停裁定法》及2008年 9月18日发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作合同法施行法令》均对劳作者有了更翔实的维护。广阔劳作者须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及相关法令,做到学法懂法、知法用法,增强法制观念,懂得运用法令武器维护自己利益,不断进步本身本质,一旦发作争议胶葛,要及时请工会维权或许延聘律师署理,寻求法令援助。
二、留意收集与劳作联系相关的依据要证明劳作联系的存在。比方发作争议之前就要留意收集用人单位招工招聘记载、考勤记载、薪酬付出凭据、交纳各项稳妥记载、作业证、出入证、作业组织、开会告诉、报销单据等等,以证明劳作者的确跟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作联系。
获得用人单位单方面中止劳作联系的依据。比方单位的书面免除劳作联系告诉、说话记载、证人证言、公司发文等等。
如用人单位不签定劳作合同或不续订劳作合同,则尽量获得用人单位不缔结劳作合同或成心延迟不续订劳作合同的依据。比方你要求单位赶快与你签定劳作合同的说话记载、证人证言、单位要你填写的有关表格、单位托言延迟续订的口头录音或书面证明等等。
三、寻求处理途径
获得上述依据后,劳作者能够和用人单位洽谈,以求达到宽和。可是,需由两边自觉实行,如一方不实行,另一方不能请求法院强制执行,假如用人单位设有劳作争议调停委员会,劳作者可向劳作争议调停委员会请求调停。劳作争议调停委员会应当自当事人请求调停之日起30日内完毕调停。到期未完毕的,视为调停不成,即不能久调不决。别的,即便调停成功,调停协议也无法令上强制执行的效能。
假如洽谈和调停不成,则请求劳作裁定。劳作者也能够不经过洽谈与调停程序,直接请求劳作裁定。留意,劳作者应在劳作争议发作之日起60日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作争议裁定委员会请求劳作裁定,逾期请求的,劳作争议裁定委员会将不予受理。因为裁定程序是处理劳作争议的必经程序,劳作者将因超越裁定时效而损失受法令维护的权力。劳作争议发作之日即劳作者知道或许应知道其权力被损害之日。假如在劳作争议发作后,劳作者请求用人单位的劳作争议调停委员会进行调停,那么自提出调停请求之日起裁定时效中止核算,但中止期间最长不超越30日,自完毕调停之日起,持续核算剩下的裁定时效。劳作争议裁定委员会可就劳作争议进行调停,如调停达到协议,劳作争议调停委员会将制造调停书,调停书自送达两边当事人之日起收效。假如一方当事人不实行,另一方当事人可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如调停未达到协议,劳作争议裁定委员会应自收到裁定请求之日起60日内作出裁定判决。
当事人如对裁定判决不服,可自收到判决书之日起15日内提起民事诉讼。但不能在发作劳作争议后直接申述。逾期申述的,裁定判决即发作法令效能,一方当事人不实行,另一方当事人可请求法院强制执行。别的,当事人对劳作争议裁定委员会不予受理裁定请求的决议,能够提起行政诉讼。
四、特别程序
劳作者假如遭到工伤或患职业病,则需先进行工伤确定程序。首要,用人单位应当自事端损伤发作之日或被确诊、判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劳作保证行政部门提出工伤确定请求。用人单位在上述期限内未提出工伤确定请求的,受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自事端发作之日或被确诊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直接提出工伤确定请求。劳作保证行政部门自受理请求之日起60日内作出是否为工伤的确定定论。用人单位与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对是否是工伤有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对工伤确定定论不服的,可请求行政复议;对复议决议不服的,可提起行政诉讼。
因工致残的,还需先作劳作能力判定。劳作者应向设区的市级劳作能力判定委员会提出请求,劳作能力判定委员会自收到请求之日起60日内作出判定定论。必要时可延长30日。当事人对判定定论不服的,自收到判定定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级劳作能力判定委员会提出判定请求,所得定论为终究定论,不能再请求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经过以上工伤确定和劳作能力判定程序,确以为因工致伤、致残或逝世的以及患职业病的,受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就能够享用工伤稳妥待遇。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对工伤稳妥经办组织核定的工伤稳妥待遇有贰言的,可请求行政复议;对复议决议不服的,可提起行政诉讼。无营业执照或未经依法挂号存案的单位,以及被撤消营业执照或被吊销挂号存案的单位的职工和运用童工单位的童工,遭到工伤损伤或患职业病的,由用人单位给予不低于工伤稳妥待遇的一次性补偿。职工或逝世职工的直系亲属就补偿数额有争议的,按前述劳作争议的程序处理。关于未及时足额付出劳作报酬的,职工能够到人民法院请求开出《付出令》,由法院催促企业还账,假如企业有正当理由,能够提出贰言,企业无钱付出,不是正当理由。运用这种方法索债,合法、方便快捷。债权人能够绕过繁琐的裁定和诉讼程序,直接请求《付出令》,15日后请求强制执行。如果《付出令》失效,就要及时向劳作裁定委员会请求裁定,对裁定决议不服的,应该在法定的诉讼时效内,向人民法院提申述讼,追讨被拖欠的薪酬。不然,一旦超越诉讼时效,就有或许损失胜诉权。
最终,劳作者必须留意在依法维权时关于时效的规则,切勿因耽搁时效而损失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时机。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