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界定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7-16 03:24
违法未遂与违法间断的首要差异在于:违法未完成是否因为违法人毅力以外的原因。因为违法人毅力以外的原因此使违法未完成的是违法未遂,不属于违法人毅力以外的原因此未着手实施违法或未达到目的的是违法间断。概言之,判别二者的基准是弗兰克公式:能达目的而不欲时,为违法间断;欲达目的而不能时,为违法未遂。
我国刑法第23条第1款规则:“现已着手实施违法,因为违法分子毅力以外的原因此未达到目的的,是违法未遂。”违法未遂具有三个特征:
1、现已着手实施违法;
2、违法未达到目的;
3、违法未达到目的是因为违法分子毅力以外原因。
我国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则:“在违法过程中,主动间断违法或主动有效地避免违法发作的,是违法间断。”构成违法间断,有必要具有三个条件:
1、有必要在违法过程中中止违法;
2、有必要主动地抛弃违法或主动地避免违法成果发作;
3、有必要彻底地中止违法或主动有效地避免违法成果的发作.
违法预备与犯意表明的差异
犯意表明一般是指以口头、书面或许其他办法,将实在违法目的体现于外部的行为。其特征是:表明人具有实在的违法目的;表明人用口头、书面、手势或许其他可以使人知晓的办法向别人披露违法目的;犯意表明是犯意的单纯流露,不能为违法制作条件。
违法预备行为与犯意表明的最本质差异在于:违法预备行为是预备东西、制作条件,为实施违法起促进作用的行为,因此对刑法所维护的社会关系构成了实际的要挟;而犯意表明并没有为实施违法起促进作用,仅仅单纯流露犯意的行为,对刑法所维护的社会关系没有构成实际的要挟。
我国刑法第23条第1款规则:“现已着手实施违法,因为违法分子毅力以外的原因此未达到目的的,是违法未遂。”违法未遂具有三个特征:
1、现已着手实施违法;
2、违法未达到目的;
3、违法未达到目的是因为违法分子毅力以外原因。
我国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则:“在违法过程中,主动间断违法或主动有效地避免违法发作的,是违法间断。”构成违法间断,有必要具有三个条件:
1、有必要在违法过程中中止违法;
2、有必要主动地抛弃违法或主动地避免违法成果发作;
3、有必要彻底地中止违法或主动有效地避免违法成果的发作.
违法预备与犯意表明的差异
犯意表明一般是指以口头、书面或许其他办法,将实在违法目的体现于外部的行为。其特征是:表明人具有实在的违法目的;表明人用口头、书面、手势或许其他可以使人知晓的办法向别人披露违法目的;犯意表明是犯意的单纯流露,不能为违法制作条件。
违法预备行为与犯意表明的最本质差异在于:违法预备行为是预备东西、制作条件,为实施违法起促进作用的行为,因此对刑法所维护的社会关系构成了实际的要挟;而犯意表明并没有为实施违法起促进作用,仅仅单纯流露犯意的行为,对刑法所维护的社会关系没有构成实际的要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