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与自由化理论及其启示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7-15 08:12一、服务的可买卖性和世界服务买卖的比较优势理论
关于服务可买卖性问题的评论,起源于服务产品与什物型产品相比较的特色。S. W. Brown等学者把1953年~1980年之前这一段时期称为服务营销思维开展的“缓慢跋涉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相关文献的要点集中于对服务产品的特色、实质和服务营销的概念性评论[2]。通过这一阶段的理论讨论,欧美国家学术界中关于服务产品的特色根本上达成了一致,即服务产品具有无形性(Intangibility)、出产与消费的一起性(Simultaneity)、不行贮藏性或易逝性(Perishability)和异质性(Heterogeneity)等特色[3]。
服务出产与消费的一起性,意味着服务不能被贮藏,因而J. Bhagwati以为[4],关于服务不行买卖的观念,主要是起源于服务出产与消费具有一起性的特色,这一特色必定要求服务的出产者与使用者相互效果和相互影响(即直接触摸)。
1986年,Hirsch用“一起性要素”(Simultaneity factor)说明晰可买卖与不行买卖服务之间的差异,以为服务出产者与使用者一起效果期间发作的本钱占买卖总本钱的份额越低,这类服务的可买卖性就越大[5]。
日益增多的世界间服务买卖活动使得理论界对体现在赫克希尔-俄林-萨缪尔逊模型(Hecksher-Ohlin-Samuelson model)中的国家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了从头的审视。关于传统比较优势原理是否适应于解说世界服务买卖的问题,国外大致形成了三种定见:一是以为长期以来用于解说有形的货物买卖的模型不适应于解说世界服务买卖;二是以为传统比较优势原理完全能够用来解说世界服务买卖;三是以为传统比较优势原理稍加开展就能够解说世界服务买卖。其间第三种定见取得了较多的认可。一起,理论界关于世界服务买卖的比较优势进行了深化的讨论。
D. I. Riddle区分了经济的和文明的两种比较优势[6],他论说了在经济比较优势方面的特色:(1)一些传统的比较优势准则可直接应用于服务买卖。世界竞赛能够促进服务质量和服务价格的改进,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有助于各国开发其天然与人力资源和使用规模经济。(2)比较优势的源泉因职业不同而存在差异。比方旅游业更依赖于天然资源禀赋。(3)人力资本是竞赛优势的重要源泉,教育质量成为决定性的要素。(4)比较优势是动态改变的,不同国家能够在全球服务商场中拓荒出自己的竞赛范畴和比较优势。文明比较优势来源于不同国家(或区域)文明的非兼容性,一个国家能够从文明的非兼容性中取得自己的文明比较优势,如日本航空公司的“礼仪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