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工伤认定后到社保局报销多长时间能拿到钱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11-28 06:40

工伤确定是一个比较杂乱的一个进程,工伤确定是需求结合许多的程序和材料才能够处理;尽管工伤的确定较为杂乱,但是在工伤的确定进程中只需符合规则就好。那么工伤确定后到社保局报销多长时刻能拿到钱?下面就让贵阳律师为我们详细的解说吧。
工伤确定后到社保局报销什么时候能够得到补偿
员工在工伤医疗完结后,由单位凭其《工伤确定书》、医疗单据以及相关材料送社保部分审报工伤待遇。一般社保的服务许诺是:1、自受理单位申报工伤保险待遇之日起,15个作业日内完结审阅作业。对不符合规则的,退回单位。2、自受理单位申报工伤待遇的次月15日前,将核准的工伤待遇拨到单位银行帐户,单位担任按规则发放。假如已超越服务许诺的期限,可前往社保咨询。
员工工伤处理流程如下
一、事端损伤发作后,单位主管及搭档应帮忙受损伤员工于榜首时刻内送往社会保险定点医院救治,伤情危殆的可先送就近医院抢救。
二、单位主管需提出陈述,胪陈事端发作通过,详细应包含时刻﹑地址、人物﹑作业等,送人事单位留存。
三、人事单位应检附相关数据向社保部分书面提出工伤确定请求,并依规则请求医疗补助。
四、工伤确定请求的相关数据如下,需请单位主管和受伤员工合作供给。
1、工伤确定请求表(社保局收取)
2、工伤员工的身份证复印件
3、工伤员工的初度治疗记载原件及复印作(可为疾病确诊证明书或门诊病历)
4、工伤员工的劳作联系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可为劳作合同或入职档案)和受伤当月的考勤记载(受伤时刻为每月1日的需供给上月考勤记载)
5、见证人的证人证言(2人)和证人作业证复印件,证言需证人签名并按指模。
五、劳作能力判定。
工伤员工医疗完结后,由单位伴随受伤员工备齐以下材料到社保局开具《劳作能力判定通知书》,做劳作能力判定。
1、《劳作能力判定请求表》。(需到社保局收取);
2、《工伤确定书》原件及复印件。(工伤确定书如无特殊状况能够直接在请求时到社保局收取,无需特意为收取工伤确定书多跑社保局一次);
3、定点医院开具的确诊证明、治疗病历、出院小结原件及复印件;
4、相关查看陈述原件及复印件;
5、4R伤情彩照(红底,能反映自己面貌及受伤部位)1张;
6、伤者有用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六、劳作能力判定结论于七个作业日(不包含假日)到社保局收取。收取判定结论手续。
1、单位经办人收取判定结论的请带着《收取判定结论回执》、单位公章及作业证复印件(原件带上备检)或单位证明。
2、被判定人收取判定结论的请带着《收取判定结论回执》、身份证复印件(原件带上备检)
七、工伤申领待遇(工伤医疗待遇与工伤补偿待遇需一起预定时刻处理)。
(一)工伤医疗待遇申领
1、工伤确定书复印件1份;
2、工伤员工的身份证复印件1份(正反面),一寸免冠彩照1张;
3、定点医院医疗费用单据及对应的费用明细清单、门诊处方(注:清单与单据金额要相符);
4、定点医院开具的确诊证明和出院证明、门诊病历、仪检(CT、MRI、B超、X光等)陈述;
5、用人单位公章、用人单位开户帐号的印鉴卡或开户许可证复印件;
6、工伤员工自己银行帐号材料(无住院无膳食补助的不需求供给)
7、收取相关待遇须提交的其他材料。
(二)工伤补偿待遇申领(只要评到等级才需求预备如下材料)
1、工伤确定书复印件1份;
2、工伤员工的身份证复印件1份(正反面);
3、一寸免冠彩照1张,4R寸的伤残彩照1张;
4、工伤员工自己银行帐号材料。
应当视同为工伤的状况
(一)在作业时刻和作业岗位,突发疾病逝世或许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逝世的。【两个条件须一起具有:“作业时刻”和“作业岗位”;“突发疾病逝世”是指:1、员工突发与作业无关的疾病导致逝世。假如是与作业有关的疾病而导致逝世,应当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则确定工伤。2、在作业岗位上突发与作业无关并没有导致当即逝世的疾病,但是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逝世的,视同为工伤。】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遭到损伤的。
(三)员工原在戎行执役,因战、因工致残,已获得伤残武士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针对转业武士的维护,武士在战役中或许在履行职责中挂彩致残,根据《革新伤残武士鉴定伤残等级的条件》之规则,武士伤残关于经有关部分评残,获得伤残武士证的退伍武士,假如在用人单位旧病复发,视同为工伤。这首要考虑到革新武士为国家利益现已付出代价,为实在保证革新武士的利益而做出这样的规则。】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规则:员工有下列景象之一的,不得确定为工伤或许视同工伤:
(一)因故意犯罪;
(二)醉酒导致伤亡的;
(三)自残或许自杀的。
以上便是小编为我们解说的关于工伤确定后到社保局报销的时限。工伤确定之后是能够向有关的社保局进行报销,只需是工伤确定的结果是正确的就能够顺畅报销,而且能够赶快拿到钱。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请上听讼网进行专业的咨询。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