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合同诉讼费是多少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8-25 07:08
免除劳作合同是关于用人单位与劳作者来说都是一种权力,但相关于劳作者来说,用人单位免除劳作合同的约束条件要多许多。劳作合同法规则,劳资两边免除劳作合同的,能够由两边洽谈处理,那么免除合同诉讼费是多少?下面由听讼网小编为读者回答。
一、免除合同诉讼费是多少
依据 《诉讼费用交纳方法》
第十三条 案子受理费别离依照下列规范交纳:
(四)劳作争议案子每件交纳10元。
二、诉讼费用包含哪些
1、案子受理费。含第一审案子受理费、第二审案子受理费、部分再审案子受理费。需求交纳案子受理费的再审案子包含:当事人有新的依据,足以推翻原判定、判定,向法院请求再审,法院经审查决议再审的案子;当事人对法院第一审判定或许判定未提出上诉,第一审判定、判定或许调解书发作法令效能后又请求再审,法院经审查决议再审的案子。
2、请求费。当事人依法向法院请求下列事项,应当交纳请求费:(1)请求实行法院发作法令效能的判定、判定、调解书,判决组织依法作出的判定和调解书,公证组织依法赋予强制实行效能的债务文书;(2)请求保全办法;(3)请求付出令;(4)请求公示催告;(5)请求吊销判决判定或许确定判决协议效能;(6)请求破产;(7)请求海事强制令、共同海损、建立海事补偿职责约束基金、海事债务挂号、船只优先权催告;(8)请求供认和实行外国法院判定、判定和国外判决组织判定。
3、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理算人员在法院指定日期出庭发作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助。本项费用由法院依照国家规则规范代为收取。当事人仿制案子卷宗资料和法令文书应当按实际成本向法院交纳工本费。
三、免除劳作合同的景象
一、职工有下列景象之一的,用人单位能够随时免除劳作合同:
(一)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选用条件;
(二)严峻违背劳作纪律或许用人单位规章制度;
(三)严峻渎职,假公济私,对用人单位利益形成严重危害;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职责。
二、有下列景象之一的,用人单位能够免除劳作合同,可是应当提早30日以书面形式告诉职工自己:
(一)职工患病或许非因工挂彩,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作业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恰当作业。
(二)职工不能担任作业,经过培训或许调整作业岗位,仍不能担任作业;
(三)劳作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作严重改变,致使原劳作合同无法实行,经当事人洽谈不能就改变劳作合同达成协议。依据本规则免除劳作合同,用人单位应按职工在本单位的作业年限给予经济补偿金,作业1年给1个月,其间第(二)种景象最多给12个月。
假如读者需求法令方面的协助,欢迎到听讼网进行法令咨询。
一、免除合同诉讼费是多少
依据 《诉讼费用交纳方法》
第十三条 案子受理费别离依照下列规范交纳:
(四)劳作争议案子每件交纳10元。
二、诉讼费用包含哪些
1、案子受理费。含第一审案子受理费、第二审案子受理费、部分再审案子受理费。需求交纳案子受理费的再审案子包含:当事人有新的依据,足以推翻原判定、判定,向法院请求再审,法院经审查决议再审的案子;当事人对法院第一审判定或许判定未提出上诉,第一审判定、判定或许调解书发作法令效能后又请求再审,法院经审查决议再审的案子。
2、请求费。当事人依法向法院请求下列事项,应当交纳请求费:(1)请求实行法院发作法令效能的判定、判定、调解书,判决组织依法作出的判定和调解书,公证组织依法赋予强制实行效能的债务文书;(2)请求保全办法;(3)请求付出令;(4)请求公示催告;(5)请求吊销判决判定或许确定判决协议效能;(6)请求破产;(7)请求海事强制令、共同海损、建立海事补偿职责约束基金、海事债务挂号、船只优先权催告;(8)请求供认和实行外国法院判定、判定和国外判决组织判定。
3、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理算人员在法院指定日期出庭发作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助。本项费用由法院依照国家规则规范代为收取。当事人仿制案子卷宗资料和法令文书应当按实际成本向法院交纳工本费。
三、免除劳作合同的景象
一、职工有下列景象之一的,用人单位能够随时免除劳作合同:
(一)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选用条件;
(二)严峻违背劳作纪律或许用人单位规章制度;
(三)严峻渎职,假公济私,对用人单位利益形成严重危害;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职责。
二、有下列景象之一的,用人单位能够免除劳作合同,可是应当提早30日以书面形式告诉职工自己:
(一)职工患病或许非因工挂彩,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作业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恰当作业。
(二)职工不能担任作业,经过培训或许调整作业岗位,仍不能担任作业;
(三)劳作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作严重改变,致使原劳作合同无法实行,经当事人洽谈不能就改变劳作合同达成协议。依据本规则免除劳作合同,用人单位应按职工在本单位的作业年限给予经济补偿金,作业1年给1个月,其间第(二)种景象最多给12个月。
假如读者需求法令方面的协助,欢迎到听讼网进行法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