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会计凭证做假账的情况有哪几种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6-26 07:14一、 假造、篡改、不照实填写原始凭据
指行为人运用涂抹等方法更改凭据的日期、摘要、数量、单价、金额等,或选用假造印鉴、假充签名、涂抹内容等方法,来制作证明经济事务的原始凭据。
如:某厂员工运用一张笔迹含糊,只要小写金额没有大写金额的发票,在金额"50.12"元前添写"1",改为"150.12"元,一起按150.12元添加大写金额,在财政科顺畅报销。
又如假造单据套取现金,私设小金库。单位以购买某种物品为名,假造假发票,套取现金独自寄存,用于不妥开销。某炼油厂按规则应列支年度事务款待费为28万元,但到当年6月底款待费实践开销额已达25万元,为了使年度款待费不超越28万元,厂领导和管帐人员便商定,以报销劳保用品为名套取现金,用于款待费开销。随后,从劳保商铺搞来一张空白发票,自己假造了有关数据,填入空白发票,算计10万元,管帐人员依照假造的发票做了如下管帐分录:
借:制作费用
贷:现金
并进行了相关的管帐处理,套取现金10万元,以个人名义存储,专门用于"紧缩"款待费超标。
二、 白条顶库
所谓白条,是指行为人开具或讨取不契合正规凭据要求的发货票和收付金钱依据,以躲避监督或偷漏税款的一种做弊方法。首要方法有:
1、打白条子,即以个人或单位的名义,在白纸上书写证明出入金钱或领发货品的字样,作为发票来充任原始凭据。
2、以收据替代发票
这种方法常常用来偷逃税款,一些个别私营业主,当面对顾客为个人时,只开具收据来证明此项经济事务的发作,而不开发票,以避免税务机关的查看而偷逃税款。
3、不按发票规则用处运用发票,如以零售、批发商业发票来替代饮食服务行业发票。
4、不按发票规则要求开具发票。 如:不加盖财政专用章,有关人员不签字等。
在当今经济生活中,运用"白条"报账的状况较多,有的单位购进产品,付出劳务费用没有获得正式发票,而以收据或手写白条入账;有的单位个人经过一些托言借用单位的现金或银行存款,因为种种原因,钱花掉了,又无正式发票,为了补偿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出现的缺少,大都用不契合财政制度规则的"白条"(如由事务经办人员写一纸阐明,有的乃至经办人员都不签字而由管帐人员作一阐明等)顶库,对"白条"的实在性、合法性没有严厉审阅和把关。例如,有的单位为了给员工多搞"福利",由经办人以交给某公司劳务费2万元名义取出现金,直接发给员工,但并未从对方公司获得劳务费发票,而是由其出具一阐明并加盖总经理办公章印章入账。
三、 获得虚伪发票
这种虚伪发票包含两种状况,一种是发票自身是假的,另一种状况便是发票所记载的内容是虚伪的。尽管国家以法令方法明文规则不得运用假发票,而且要求各单位要注重发票的办理和运用,但近年来假发票却是流行全国,非常猖狂的。单位之间彼此开具假发票,乃至有人专门以开具假发票牟利。如1998年严肃查处的浙江省金华县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这起税案是1994年税制变革以来,全国虚开发票数额最大的案子。从1995年3月至1997年3月,金华县共有218户企业参加虚开发票,开出发票算计65536份,价税算计63.1亿元。案子触及36个省、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涉案企业之多,规模之广,前史之长、数额之大实属稀有,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应,再一次为"打假"敲响了警钟。
假发票盛行,给国家财政收入和经济办理带来了严重后果。一些单位以虚开增值税发票牟取暴利,一些单位以获得的假发票来躲避税务机关的查看,给国家财政构成巨大损失。如有的企业经济效益好了,就要在员工福利方面大开绿灯,为员工搞福利本无可厚非,但超标准、超规模的福利行为就归于违反规则的行为。某企业在为员工购买皮衣时,因属违规行为,不敢直接列报,就采纳招摇撞骗的错误做法,在购买服装付款时,要求对方不按皮装开具,而将服装换成为一般出产用资料和运杂费来填写发票,财会部分收到对方填写的虚伪发票和有关结算凭据时,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资料收购
贷:银行存款
企业为了掩盖真相,又办理了假入库和假出库手续。管帐部分均以假出库凭单作借:原资料
借:制作费用的账务处理。
贷:资料收购贷:原资料
一些单位用假发票开支吃喝款待费用,构成公款吃喝风。如某公司一次就以运费名义开具假发票报销餐费2万余元。一些单位用伪钞滥发资产。如某单位办公室收购人员,购进30万元产品,但由供货单位开具的发票金额为38万元,该单位交给供货单位38万元银行支票,该收购人员即从供货单位提取现金8万元据为已有,使公有产业,化为私有,这种假发票的危害性不能不让人予以注重。
四、克己假单据、虚开发票
虚开发票是指行为人在开具发票时,除在金额上选用阴阳术外,还开列虚伪品名、价格、数量、日期等,以蒙混过关,便于报销。详细方法:
1、虚伪品名
用便于报销的物品称谓替代不契合报销要求的什物称谓。如购买化妆品开列为劳保用品,购买保健品开列为药品等。
2、虚伪价格
按需求开列价格或依照虚伪货品品名开列相符的价格。依据收款方、付款方做弊的不同要求,虚伪价格具有高开、低开、平开三种方法。
3、虚伪数量
按需求开列数量或合作虚伪货品价格开列数量,依据收款方、付款方做弊的不同要求,虚伪数量具有多计、少计、等计三种方法。
4、伪钞真开
用假发票开具实在事务。
一个单位的假单据有时并不满是外单位开具的,也有本单位事务部分、财会部分克己假单据报账的状况。有的单位经过开具不实在的销货发票,虚减库存,将实在的货品出售后将收入不入账,作为本单位的"小金库"来历,以用来掩盖各种不合法的开销;还有的单位克己假的开销单据,开支一些正常事务无法报销的费用;还有的单位用自行印制的专用收据隐秘收入。如现在的一些职称、执业资格考试,有些主办单位就在报名、售书上大做文章,考务费、报名费开国家统一的行政事业专用收费收据,而教账、涂卡则开克己收据(白条),以用来搞创收,偷逃税款。
五、证证不符
所谓证证不符,便是指原始凭据与记账凭据二者之间的不相符。这种现象能够说是普遍性的,有的原始凭据所记载的经济事务内容,发作日期与记账凭据所用管帐科目应反映的内容、记账日期显着不符;有的记账凭据上所列明的原始凭据张数与实践所附张数不符等。
如查看某企业凭据时,就发现该企业为点缀财政状况,虚拟产品出售,授意财政会员设法添加150万元的出售收入,财会人员即直接编制记账凭据,摘要填写出售产品给某公司,并据以记账,后无附任何原始凭据。又如查看某企业收款凭据时,发现该企业制单日期与原始凭据的日期简直相差一年,按财政制度规则,开出发票日与编制现金收款凭据并据以记账日期应相符或许比较附近,经详查,发现构成不相符的原因是出纳员收款后未及时入账而挪用公款"炒股",一年后才予以偿还。
六、账证不符
在实践工作中,因为管帐人员的疏忽大意构成账证不符的问题是有的,但假如出纳人员运用了这种粗枝大叶,便为假账供给了方便之门。
如某企业1998年6月份出售产品的现金收入共有305笔,总价值为457500元,其间同为1200元的现金销货发票就多达80张,管帐人员在汇总收入时,少加了3张1200元的发票(计3600元),使记账凭据上的现金收入成为453900元。出纳人员在月末清点现金时发现当月长款3600元,所以便将这部分长款装入了自己的腰包。
七、记账凭据上账户对应联系不正常
单位在经济活动中进行管帐核算,记账凭据上所运用的管帐科目和其所反映的详细经济事务内容,应契合财政管帐制度的规则,但有些单位却常常运用一些来往科目来偷逃税款,隐秘收入。
如查看某企业记账凭据时,有如下一张记账凭据,摘要为:预收×单位货款
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
待该企业产品出售后,又做
借:预收账款
贷:产制品
以此来躲避税款,隐秘收入。
八、虚拟经济事务,假造虚伪记账凭据
有的单位为了享用国家税法规则的可用税前赢利接连三年补亏的税收政策,而假造虚伪的经济事务来体现亏本,也有的单位为了体现成绩而虚拟一些经济事务来为群众出现一种"虚盈实亏"的体现富贵现象。
如对某企业的年终查看时,发现该企业12月31日编制了一张记账凭据,其内容为:
借:应收账款--××单位
贷:产品出售收入
经查看,该记账凭据后未附任何原始凭据,见年末亦未结转产品出售本钱,经延伸查看,该企业第二年年头即用红字将此笔分录冲销,能够判定,该企业此项账务处理是假造的虚伪记账凭据,虚拟经济事务,虚增产品出售收入偷逃税金的行为。
九、假账真做
无原始凭据而随便填制记账凭据,或在填制记账凭据时,让其余额与原始凭据不符,并将原始凭据与记账凭据不符的凭据稠浊于很多凭据之中。例如,某企业为了骗得"百强企业"称谓,将堆压在库房中的产品虚列为出售,并授意财会部分随便填制了收款凭据,煞有其事地将几百万元的"出售"收入挂号入账,借以虚增赢利。
十、真账假做
成心用错管帐科目或疏忽某些事务中触及到的中心科目,来混杂记账凭据对应联系,打乱查阅人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