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有哪些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10-22 13:25合同诈骗罪与民事诈骗行为的差异
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意图,在签定、实行合同过程中,经过虚拟现实、隐秘本相、设定圈套等手法骗得对方产业的行为。或许是合同一方当事人成心隐秘实在状况,或成心奉告对方虚伪状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过错的意思表明,然后与之签定或实行合同的行为。
民事诈骗行为,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一方当事人成心以不实在状况为实在的意思表明,使对方陷于知道过错,然后到达发作、改变和消除必定民事法令关系的不法行为。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则,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意图,在签定、实行合同过程中,采纳虚拟现实或许隐秘本持平诈骗手法,骗得对方当事人资产数额较大的行为。
理论上普遍以为,首要应掌握如下几点:
(1)片面意图不同。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片面上是以签定合同为名,以到达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资产的意图,而民事诈骗行为人尽管也有诈骗的成心,但不具有非法占有的意图。
(2)客观方面不同。民事诈骗尽管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拟现实或隐秘本相,但其诈骗行为仍在必定程度内,故仍应由民事法令、方针调整;合同诈骗罪中的虚拟现已发作了质的改变,应由刑法来调整。民事诈骗行为有民事内容存在,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底子没有实行合同的才能和实践行为。
(3)实行合同的实践行为不同。合同诈骗中行为人底子无实行诚心,客观上不作实行合同的任何活跃尽力,或许是实行小部分而骗得大部分资产;而民事诈骗行为,行为人有实行合同的诚心,能够虽有或许无法彻底实行,但能作各种尽力。
(4)对所获资产的处理方式不同。合同诈骗中,行为人拿到对方当事人资产后,或携款逃跑,或是糟蹋糟蹋,底子不想实行合同或将资产偿还对方;而民事诈骗中,行为人在获得资产后,多用于购买生产资料,为实行合同创造条件。
(5)发生的法令结果不同。合同诈骗罪承当刑事责任,而民事诈骗承当民事责任。
经过上述罗列,听讼网小编以为,只要在确认行为人有无非法占有意图的基础上才有或许确认客观行为和客体的性质。因而,只要片面上有无非法占有的意图才是合同诈骗罪和民事诈骗行为差异的关键所在。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能够向听讼网进行在线法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