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哈尔滨养老保险 参保范围再扩大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9-03-03 15:59关于哈尔滨养老稳妥参保规模再扩展的内容,最近很多人很困惑,一直在咨询小编,今日听讼网小编针对该问题,梳理了以下内容,期望能够帮您答疑解惑。
日前,哈尔滨市调整了养老稳妥五项参保缴费方针,答应乡村户籍、外省户籍人员凭暂住证或在乡镇灵敏工作的相关证明参与乡镇个体劳作者根本养老稳妥;答应与单位免除劳作联系后持续在乡镇灵敏工作的进城务工人员接续根本养老稳妥联系;答应乡镇劳作年纪内灵敏工作人员从实施“统账结合”准则时起按个体劳作者方法参保补费;答应企业化处理事业单位参与乡镇企业员工根本养老稳妥;答应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外人员依照相关方针规则参与乡镇企业员工根本养老稳妥。针对近期市民提出的相关问题,人社部分予以回答。
问:调整五项参保缴费方针适用哪些人群
答:调整的五项参保缴费方针适用于劳作年纪内乡村、外省户籍人员,劳作年纪内乡镇灵敏工作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外人员以及企业化处理事业单位的人员。上述人员能够依照相关规则参与根本养老稳妥或补缴养老稳妥费后,归入乡镇企业员工根本养老稳妥统筹规模。
问:劳作年纪内的参保规模包含哪些人员“劳作年纪”时刻怎么界定
答:劳作年纪内的参保规模包含乡村户籍、外省户籍人员以及哈市乡镇户籍灵敏工作人员。劳作年纪内的人员是指2013年9月1日前男未满60周岁、女未满55周岁且契合16周岁以上的人员。
问:我刚获得哈市乡镇户籍,男性,本年59岁,请问这种状况能不能补缴养老稳妥费
答:能够享用往前补缴的优惠方针,只要在2013年12月31日前获得哈尔滨市乡镇户籍的劳作年纪内人员,在本年年末前能够按乡镇个体劳作者方法参保补费。关于2014年1月1日今后获得哈尔滨市乡镇户籍的劳作年纪内人员(除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外),可从获得乡镇户籍当月起按规则交纳养老稳妥费,不答应往前补缴养老稳妥费。
问:我2002年按自在人参保,男性,现在62岁,能不能往前补费处理退休
答:您能够在本年年末前按个体劳作者参保方针,从1996年7月1日起补缴所差年度的养老稳妥费(即1996.7至2002年参保前费用),补缴费用后能够处理退休手续,按市人社行政部分批阅退休下月起收取根本养老金待遇。
问:我是农业户籍人员,在哈市打工多年,能不能往前补费
答:乡村、外省户籍人员假如在哈市较早获得公安部分颁布的暂住证或在乡镇灵敏工作的原始材料、购买住宅的正规材料,在2013年年末前,可从获得相关原始材料之日起按乡镇个体劳作者参保方法补缴根本养老稳妥费。
问:我是一名已享用乡镇居民养老稳妥待遇的人员,还能参与乡镇企业养老稳妥吗
答:您已享用到乡镇居民养老稳妥待遇(包含已享用新农保人员),不能再参与乡镇企业养老稳妥。
问:我是一名曾在哈市私营企业打工的农民工,2005年随单位参保了2年,现在仍在哈市打工,能接续稳妥吗
答:对已在哈尔滨市参保企业树立过养老稳妥联系、与企业免除劳作联系后持续从事灵敏工作的进城务工人员,能够处理养老稳妥联系接续手续。接续时刻从养老稳妥联系封存下月起,按乡镇个体劳作者方法补缴根本养老稳妥费。
问:我的户口在长春,到哈市打工,假如在哈参保缴费后能享用退休待遇吗
答:在哈尔滨市从事灵敏工作的外省户籍人员、乡村户籍人员(包含进城务工接续养老稳妥联系人员),到达规则的退休年纪,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缴费年限满15年以上的,可按月享用根本养老金及相应待遇。
问:我是一名乡村户籍人员,刚来哈市打工,假如按规则参保后,到退休年纪缴费缺乏15年怎么办
答:关于到达规则收取根本养老金年纪时,缴费年限缺乏15年且仍在乡镇从事灵敏工作的人员,经自己请求,凭暂住证或灵敏工作证明材料,能够接连缴费5年,接连缴费5年后仍缺乏15年的,能够按当年缴费基数一次性补缴至满15年后,按月享用根本养老金及相应待遇。
问:我曾在一个事业单位做过临时工,现在现已脱离原单位,并且我超越退休年纪了,请问这种状况能参保补费享用退休待遇吗
答:能够向原用人单位提出书面请求,由原单位供给能够证明工作时刻和阅历的原始材料,签到市人社局审阅确定工作小组档案处理部分,再由档案处理部分处理相关手续。您按规则补缴养老稳妥费后,能够处理退休手续,享用养老稳妥待遇。
问:咱们单位是企业化处理的事业单位,没有参与机关事业稳妥,请问企业养老稳妥有何参保方针
答:企业化处理事业单位及其员工,假如单位和员工协商一致,能够参与乡镇企业员工根本养老稳妥。单位和员工按规则补缴“统账结合”准则时(1996年7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期间个人账户部分本息;从2013年9月1日起,按乡镇企业员工参保方法全额缴费根本养老稳妥费(单位缴费份额为20%,个人缴费份额为8%)。单位和员工个人按规则补缴养老稳妥费后,“统账结合”前国家规则的接连工龄视同缴费年限。
上述内容来源于听讼网小编收拾发布,可供参考,期望对您有所协助,如需求更多的法令回答,可在线咨询听讼网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