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女职工5个“特殊时期”保护内容有哪些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10-30 07:04
依据《劳作法》和《妇女权益保证法》,妇女享有与男人相等的作业权力,实施男女同工同酬。妇女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人相等的权力。可是,因为女职工本身生理的特别性,我国对女职工实施"五期"维护,那么女职工“五期”维护内容有哪些,听讼网小编和我们一起来看看。
女职工5个“特别时期”维护内容有哪些
(一) 女职工月经期维护
女职工月经期间,除了不组织其参与忌讳从事劳作的作业外,对女职工会集的单位,要树立有冲刷设备的女工卫生室,尤其是从事巡回操作和长期站立作业的女职工,更需求建立卫生室及冲刷设备。
《工业企业规划卫生标准》第七十四条规则:"最大班女工在100人以上的工业企业,应设女工卫生室,且不得与其他室兼并设置。""女工卫生室由等候间和处理间组成。等候间应设洗手设备及洗刷池。处理间应设置水箱及冲刷器。冲刷器的数量应依据规划数据来确认。按最大班女工人数,100~200名时,应设一具,大于200名时,每增200名时,增设一具。""最大数量女工在100名以下至40名以上的工业企业,亦本着勤俭节约的准则,设置简易温水箱及冲刷器,对活动涣散的作业,单位可发给女职工单人自用外阴冲刷器。"
《劳作法》第六十条 不得组织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则的第三级膂力劳作强度的劳作。
(二) 女职工孕期维护
女职工在孕期的特别劳作维护在《劳作法》和《女职工劳作维护规则》中都有明确规则。
(1) 女职工在孕期不得下降其基本薪酬,或免除劳作合同。
(2) 女职工在孕期忌讳从事作业有:
作业场所空气中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苯、镉、铍、砷、氰化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氯、已内酰胺,氯丁二烯、氯乙烯、环氧乙烷、苯胺、甲醛等有毒物质超越国家卫生标准的作业,限制职业中从事抗癌药物及乙烯雌酚出产的作业。
作业场所放射性物质超越《放射防护规则》中规则的剂量的作业,人力进行的土方和石方作业:《膂力劳作强度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三级膂力劳作强度的作业。
伴有全身激烈振荡的作业,如风钻、捣固机、铸造等作业,以及拖拉机驾驭等;作业中需求频频折腰、攀高、下蹲的作业,如焊接作业等。
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中规则的一级高处作业,即凡在高度基准面2米(含2米)以上有或许掉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3) 女职工在孕期不得加班加点,怀孕7个月后,不得上夜班,对不能担任原岗位劳作的,应依据医务部分的证明,予以减轻劳作量或互换岗位组织适合的劳作。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企业应设工间歇息室,在劳作时刻内组织必定歇息时刻,并答应怀孕的女职工在预产期前歇息两周。《女职工劳作维护规则》还规则,怀孕女职工产前检查,应当当作劳作时刻。
(三) 女职工产期维护
生育临产是妇女正常的生理进程,但它给产妇在精力上和肉体上带来了严重、劳累和痛苦。怀孕后生理机能所发生的改变需求在产后逐步康复到怀孕前的健康状况,临产时的体能耗费也需求歇息和弥补养分。因而,生育期的维护对女职工来说不只必要,并且重要。
《劳作法》和其他劳作维护法令、法规,都对女职工生育期的维护作了明确规则。"女职工生育享用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劳作法》第六十二条)。难产的,添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时,应当依据医务部分的定见,给予15天至30天的产假,怀孕满4个月以上流产时给予42天产假,产假期间,薪酬照发。
(四) 女职工哺乳期维护
女职工在哺乳期享有的特别劳作维护,国家在《劳作法》和《女职工劳作维护规则》中已做了明确规则,主要有:
(1) 有不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作时刻内为哺乳期女职工组织1小时哺乳时刻;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添加1小时哺乳时刻。
(2) 女职工在哺乳期内,不得从事夜班劳作和加班加点的劳作,不得从事国家规则和第三级膂力劳作强度的劳作和哺乳期忌讳从事的劳作。
(3) 女职工哺乳婴儿满一周岁后,假如婴儿身体特别衰弱的,可经医务部分证明,依据具体状况,恰当延伸哺乳期。哺乳期满时正值夏日的,哺乳期能够延伸1个月至2个月。
(五) 女职工更年期维护
依据《女职工保健作业规则》(卫女发[1993]第11号)的精力,凡进入更年期的女职工,应得到社会广泛重视,向她们宣扬更年期生理卫生常识。经县(区)以上(含县、区)的医疗或妇幼保健组织确诊为更年期综合症者,经冶疗作用不明显的,且不习惯原作业的,应暂时组织适合的作业。各单位每1-2年要对更年期女职工进行一次妇科疾病的查治。
常识总结:
《女职工劳作维护规则》是为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削减和处理女职工在劳作和作业中因生理特点形成的特别困难,维护其健康,以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拟定的规则。
以上便是小编收拾的女职工特别时期相应维护性规则的材料,信任我们阅览之后都能对此有所了解。假如对这方面还有其他法令问题或许状况比较复杂的,欢迎来听讼网进行法令咨询。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