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养老基金投资风险的凸现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9-01-19 06:04

摘   要:本文首要剖析了养老基金的出资财物 ,尤其是其存款财物所具有的危险 ,由此阐明养老基金出资面对的不再是托宾的 “直线功率鸿沟” ,然后论说了养老基金出资国债遭到的限制。在此基础上 ,本文从 “体系鸿沟” 及 “曲线功率鸿沟” 这两个视角 ,对养老基金的存款财物为操控危险而向股市扩展出资的问题 ,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剖析。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及经济增加的推进下,养老基金在全球范围内堆集敏捷,并逐步形成了巨大的资金力气。
而正因为其数额巨大且触及面广,因而,养老基金怎么有效地躲避危险而且增值一直是其面对的最主要问题。从老练的养老资金出资变迁看,为了下降危险,其出资根本遵从了从单一到多元的开展轨道。这种开展体现为出资种类广化与出资地域广化两大特色,前者主要指从存款及政府债券扩展到股票及企业债券等,后者主要指从国内资本市场扩展到世界资本市场。
自 1984 年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 ,养老基金的开展摆脱了旧体系的捆绑 ,基金快速增加。但是 ,跟着经济体系转型进程的深化 ,养老基金面对的危险也日益凸现。
这就决议了我国养老基金必定也要进行出资的分散化 ,当时最主要的体现便是要向股市出资扩展。本文将针对老基金所面对的危险 ,从 “功率鸿沟” 及 “体系鸿沟” 视角 ,对养老基金向股市的出资扩展进行剖析。
一、 养老基金出资危险的凸现
托宾在 1958 年宣布的 《危险下的活动偏好行为》 一文中提出了 “危险财物 — 无危险财物组合出资理论” 。依照这种理论 ,若出资市场上存在无危险财物 F 与危险财物 A (见图 1) ,则它们的出资组合将处在两者(危险σ,收益 R)坐标点的连(直)线上。
而这条直线便是功率鸿沟( EfficientFrontier) ①。若无危险财物 F的收益率并不低 ,那么出于安全考虑 ,将资金都装备于无危险财物F是一种合理的挑选。长期以来 ,银行存款和国债在我国被认为是无危险财物 ,具有必定的正值名义收益(见表1 中的第二、 三列:1985 年②到2002 年的5 年期③存款均匀利率为8174 %;5 年期国债均匀利率为 9158 %) 。因而 ,养老保险制度规则了养老基金要出资存款与国债 ,以保证其不被移用与丢失(魏加宁 ,2002) 。依照上述 “危险财物 — 无危险财物组合出资理论” 剖析 ,这种出资就相当于在图 1 中以 F点装备基金。
将养老基金出资于银行存款与国债的条件是它们确实为具有必定收益的无危险财物 ,但是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