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中小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管理的问题有哪些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12-10 00:36

近些年来,在监管部门的严厉监管和银职业愈加市场化的景象下,中小商业银行对信誉危险处理的注重程度显着提高,在信贷政策拟定、分级授权批阅、执行信贷职责、加强贷后处理、细化质量分类、计提拨备以及财物处置等方面做了很多作业,但中小商业银行在危险处理理念、技能、人才等方面与抢先银行之间还存在较大距离,导致信誉危险处理中仍存在一些杰出的问题,首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贷会集度较高。因为大部分中小商业银行仍是区域性银行安排,本土化运营,因此区域会集是中小商业银行的共性问题。不仅如此,不少中小商业银行借款的职业也十分会集,特别中西部区域一些中小商业银行在一些高耗能重化工职业、产能过剩职业借款会集度较高,一些中小法人银行因为与地方政府联系比较亲近,其信贷事务在房地工业、政府渠道以及当地首要工业借款较会集。
信贷结构不合理。部分中小商业银行为了完成短期运营意图,往往存在侧重于大中型公司客户而忽略小微客户、个人客户的情况,导致大中型公司事务占比较高,而小微、个人事务占比很低,大部分城商行个人借款占比在30%以下,一些城商行小微借款占比在20%以下,信贷结构严峻失衡。
信贷事务真实性处理单薄。为了完成信贷投进和短期盈余方针,部分中小商业银行存在放纵或默许客户供给虚伪材料、随意改变借款用处、随意确认借款期限等问题。在中小客户借款利率确认上,银行定价并非首要依据企业危险情况确认,加之小企业话语权小,要么承受民间融资巨大的不确认性与“天价”本钱,要么承受银行担保典当、做存款报答等“严苛”借款条件,因此企业融资本钱遍及偏高。
信贷决议计划主观性较强。因为信誉危险处理技能与信息系统建造滞后,大部分中小商业银行信誉危险处理仍停留在依托经历判别的传统阶段,缺少对客户信誉评级、共同授信等危险量化信息系统,对公司类客户、个人客户好坏的判别缺少共同的内部规范,对客户危险量及授信鸿沟缺少系统科学的模型,以致于以感觉、以经历、以联系做出借款决议计划的情况较为遍及。
信誉危险缓释办法不到位。部分中小商业银行本身缺少对担保办法有效性、担保才干强弱等方面的科学评价机制、技能与才干,如在确保担保中缺少对确保人担保才干的合理评价(对担保人与借款人偿债才干的判别是共同的);在抵质押事务中缺少共同的押品估值处理,往往依靠第三方中介安排的评价定论,难以完成对信誉危险缓释办法的动态评价和后续处理。
信誉危险的内部操控不健全。因为信贷危险处理的安排架构、事务流程、内部操控系统存在准则性缺点,以及内部查看、内部审计等办法不能及时跟进,部分中小商业银行信贷事务处理中简单呈现操作危险或道德危险。部分中小商业银行分支安排往往存在重贷轻管的倾向,贷后处理流于方式,往往只为在要件上满意监管要求。客户经理多以方式上搜集、更新客户材料为首要方针,数据的可信度不高,更缺少深化了解与剖析客户潜在的运营危险和偿债危险,而贷中检查环节往往仅对客户经理的查询材料作方式检查,对其间或许存在的过错、遗漏或误差缺少监督和限制。
发生的原因剖析
跟着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银职业金融安排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的信誉危险正在逐渐露出,虽然采纳不良财物打包转让或加速清收等办法,绝大多数银行的不良借款余额和不良借款率已进入了“双升”通道。在宏观经济下行、利率市场化变革与存款保险准则加速推动的布景下,银职业将面对较大的运营窘境,只要深刻反思信誉危险发生的本源,才干有针对性地和谐转型战略与危险处理战略,从而采纳可行的危险处理办法,完成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