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假释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7-29 16:56
一、假释的概念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履行必定刑期之后,因其恪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损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早开释的准则。假释在我国刑法中一项重要的惩罚履行准则,正确地适用假释,把那些通过必定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必要持续关押改造的罪犯放到社会上进行改造,促进社会秩序的杰出开展。
二、怎么假释?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履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践履行十年以上,假如仔细恪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损害社会的,能够假释。假如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能够不受上述履行刑期的约束。
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破、掠夺、强奸、劫持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履行必定刑期之后,因其恪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损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早开释的准则。假释在我国刑法中一项重要的惩罚履行准则,正确地适用假释,把那些通过必定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必要持续关押改造的罪犯放到社会上进行改造,促进社会秩序的杰出开展。
二、怎么假释?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履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践履行十年以上,假如仔细恪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损害社会的,能够假释。假如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能够不受上述履行刑期的约束。
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破、掠夺、强奸、劫持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