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论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12-10 09:47

摘要:农人工已成为介于农人与工人之间的一个特别社会阶级。因为许多原因,这一阶级的许多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本文从农人工社会保证的现实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动身,然后剖析这些问题的原因地点,最终论说构建有关农人工的社会保证准则。如树立标准的作业准则、树立工伤稳妥法律准则、树立农人工的医疗稳妥和生育稳妥准则、树立农人工的养老稳妥准则等。
关键词:农人工  社会保证  构建
农人工,望文生义是指兼具农人与工人身份的劳作者,包含在第二、第三产业中的劳作者,其特征是持乡村户口但在城市、乡镇企业作业,一起还没有抛弃乡村土地承揽经营权,但以务工所得为首要营生手法。我国的农人工是计划经济时期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留传物。农人工因为在身份上的差异,与一般的工人在待遇、社会福利、社会活动权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使得他们成为劳作力商场的弱势集体、城市社会的“边缘人”。现在,我国每年一般有1亿2千万左右的农人进城打工,如此巨大的人群假如不能解决他们的社会保证问题,这将给社会安稳带来巨大的冲击。社会保证准则是一种安稳社会、调理经济、促进经济开展的社会安全机制,是商场经济正常运转必要的外部条件。社会保证是国家经过立法方法树立的,以国民收入再分配方法为暂时或永久损失劳作能力、失掉作业时机的社会成员供给物质协助,保证每个公民的基本日子需求和保持劳作力再生产的一种社会准则。树立面向农人工的社会保证体系对我国经济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含义。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我国整个21世纪上半叶的经济和社会开展的主旋律,树立面向农人工的社会保证准则有助于进步我国城市化水平一起也是深化乡村改革的需求。
一、农人工社会保证的现状与问题
跟着经济的开展和城乡收入距离的拉大,越来越多的农人脱离祖祖辈辈日子的当地而进城打工。有数据显现,自1991年以来,进城务工经商的农人工的数量一直在添加,到2002年,乡村外出务工的人数到达9400万。按现有的耕耘水平核算,乡村仍有1.5亿劳作力充裕。如此巨大的剩余劳作力,他们的作业、日子在剧烈商场竞争的环境中,随时或许落入“无作业、无收入、无保证”的“三无”地步,给社会的安稳带来极大的危险,也成为约束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开展的瓶颈。农人工虽然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奉献,但长期以来却被社会保证准则拒之于门外。具体来说,农人工的社会保证存在以下问题:
首要,作业和赋闲稳妥问题。农人工在作业方面要遇到许多约束。有的城市规则有必要由省级劳作部门介绍才是合法的,那便是说,几百万农人工进入城市,却没有一个农人工和企业对话、触摸的场所,没有一个公共的当地可以来寻觅作业时机。城市所树立的完善的劳作力商场也仅仅为城市居民服务的,是禁绝农人工进入的。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劳作力商场的大门上还贴着,“制止民工进入”,这便是作业的约束。另一方面,农人工的在赋闲时是没有赋闲补助的。在赋闲期间,他们多数是靠自己曩昔的积储日子,代靠向亲朋、老乡借钱日子,也有一小部分人不得不脱离城市回家去。据有关查询,前者占77.2%,后者仅占14.6%,而且无一例得到劳作单位或当地安排的协助。
其次,医疗稳妥和工伤稳妥问题。农人工虽然是以青壮年为主的集体,但患病也是在所难免的。据前述查询显现,有36.4%的农人工生过病,乃至屡次患病。他们患病今后有59.3%的人没有花钱治病,而是仗着年青,体质好,硬挺过来的。当然还有40.7%的人不得不花钱治病,但治病开销绝大部分是自费,用人单位为他们付出的缺乏实践治病费的1/12.工伤事故补偿在农人工社会保证体系中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农人工的作业条件是十分恶劣的,工伤事故损伤的往往是农人工。深圳市工伤得不到补偿的,85%是农人工,受工伤的份额也是这样的。即便得到了补偿,也往往是私了,没有依照劳作法的相关规则来进行补偿。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