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船舶碰撞案件特殊证据规则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7-17 17:55因为船只磕碰案子的事端现场无法保存,关键性的依据简单消失,也简单事后补作或更改,所以船只磕碰案子的依据准则有明显的海事特征,具有与一般民商事案子不同的依据规矩。
船只在海上飞行,就象轿车在沙漠中行进,一望无垠。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日,络绎沙漠进行交易已成为前史,但许多世界间的交易仍需求经过海上运输来完结。因而,众多无边的海洋就显得非常繁忙。航运工作越兴旺,海上事端也相应增多。在陆上,地上画有行进标线,轿车会各行其道;在海上,就不或许画出这些标线;但在江河中,能够设置一些飞行标志,如灯标、灯塔等来引导船只安全进出港口。船只飞行虽有章可循,但仍有船只磕碰的事端发作,怎么判别磕碰两边的职责是处理船只磕碰胶葛的难点。这是因为船只磕碰和轿车磕碰不同:船只发作磕碰事端后,因为水流、惯性等要素的影响,磕碰船只往往不能坚持磕碰其时的现场,有些磕碰还造成了船只的淹没;而轿车发作磕碰后,在马路上会有刹车痕,磕碰后的碰角能够坚持得很好,并且还会有许多目击者,能够依据现场状况对事端职责作出判别。而船只磕碰不或许有这样的现场,这就使得磕碰依据简单灭失,而作为确定磕碰职责重要依据的记载船只飞行动态的法令文件又很简单灭失或被假造。因而,船只磕碰案子当事人的举证对磕碰现实的确定显得非常重要。
案子回忆
2000年7月3日,原告A公司所属“平和”轮满载货品由南京驶往汕头,于2027时在吴淞口锚地拔锚驶向长江口南槽出口。被告B公司所属“金亚马”轮亦重载于2145时在长江口锚地拔锚驶向长江南槽进口,2342时引航员登轮。两边船只于2344时在长江南槽5-6号灯浮之间发作磕碰。原告在申述时、被告在辩论时,按法令规矩填写了《海事事端调查表》,并且在开庭审理前完结了举证,法院依据《海事事端调查表》的内容及依据资料,经过海图作业,作出如下剖析:“金亚马”轮在过长江南槽5号灯浮后,未按章右转,在发现“平和”轮时,过错估量局势,采纳左满舵办法躲避,该办法显属不妥,以致于在出口航道与“平和”轮发作磕碰。“金亚马”轮违反了《1972年世界海上避碰规矩》第八条第5项、第十条第3项的规矩,被告对此事端应承当70%的职责。“平和”轮尽管行进在出口航道内,但其未留意进口船只的动态,了望忽略,直至磕碰前3分钟才采纳右满舵、泊车的躲避办法,磕碰已不行避免。“平和”轮也违反了《1972年世界海上避碰规矩》第五条的规矩,原告对此事端应承当30%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