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诈骗罪金额的判定是怎么规定的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10-09 12:12
有的人遇到过被欺诈的状况,关于欺诈犯罪分子来说在法令的处分会依据欺诈金额的多少来进行量刑。因而这就需求有相关的欺诈金额断定,那么在法令上是怎样来进行规则的呢?听讼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回答,期望对您有所协助。
欺诈罪金额的断定是怎样规则的
欺诈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是指以不合法占有为意图,用虚拟现实或许隐秘本相的办法,骗得数额较大的公私资产的行为。欺诈罪的欺诈数额分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三个规范。
(一)数额较大规范:个人欺诈公私资产2千元以上(2千元至4千元)的,归于“数额较大”。
欺诈公私资产,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许控制,并处或许单处分金。
(二)数额巨大规范:个人欺诈公私资产3万元以上(3万元至5万元)的,归于“数额巨大”。
欺诈公私资产,数额巨大或许其他严峻情节的,处3-10年有期徒刑,并处分金。
(三)数额特别巨大规范:个人欺诈公私资产20万元以上的,归于欺诈数额特别巨大。
欺诈公私资产,数额特别巨大或许其他特别严峻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许无期徒刑,并处分金或许没收产业。
相关常识:欺诈罪的犯罪构成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略的客体是公私资产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尽管也运用某些欺诈手法,乃至也寻求某些不合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略的客体不是或许不限于公私产业所有权。所以,不构成欺诈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归于侵略人身权利罪。
(二)客观要件
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运用欺诈办法骗得数额较大的公私资产。首要,行为人施行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方式上说包含两类,一是虚拟现实,二是隐秘本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堕入错误认识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到达法定刑事责任年纪、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本钱罪。
(四)片面要件
本罪在片面方面表现为直接成心,而且具有不合法占有公私资产的意图。
因而,在法令的规则中关于欺诈罪有三个方面的数额规则,关于不同的欺诈金额在处分上也不相同。这需求咱们做好相关的了解,才干知道犯罪分子会遭到什么样的处分。这也是咱们需求了解的法令常识,假如您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听讼网专业律师。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