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论家庭成员和近亲属间盗窃的认定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6-19 00:43
[内容摘要] 亲属间偷盗行为的处理有别于一般偷盗行为,在古今中外的刑法中都有相似的规则。我国现行的刑法典没有明确规则亲属之间偷盗行为怎么科罪量刑的问题,仅在司法解说中有过相关的规则。本文经过对亲属间偷盗行为的主体及目标的剖析,然后划定家庭成员或近亲属的规模以及近亲属产业和别人产业的边界,以进步司法实践中对近亲属行为确定的可操作性。最终,提出仅靠司法解说处理亲属相盗行为的不当之处。[关键词] 亲属间偷盗 家庭成员与近亲属一、古今中外对亲属间偷盗行为处理的准则和办法偷盗家庭成员及近亲属的产业能否构成偷盗罪?假如可以建立偷盗罪,在量刑上是否与一般偷盗罪存在差异乃至是否应当不予处分?各国的刑事立法和司法上对此问题并没有构成一致。我国古代早就有对亲属间相盗问题的规则。秦朝的《法令答问》就明确地指出了爸爸妈妈生前对子女享有指控权,而除此之外任何人关于家庭成员间的产业的侵略都无权过问。唐宋律规则盗缌麻、小功资产处刑是减俗人一等,大功减二等,期亲减三等。元、明、清法令规则对偷盗犯须刺字,二亲属相盗则可免刺。由此可见,亲属之间彼此偷盗有别于一般偷盗罪,按其尊卑亲疏为标准来施行不同程度惩罚的碰头,联系越近则处刑越轻,联系越疏则处刑越重。西方各国刑法有关亲属间偷盗的规则中也存在着此类准则,乃至现代欧美法中仍有很多表现亲疏有别、尊卑有别”的刑事标准。依据古罗马法,家族没有指控家长产业侵略的诉权。这种准则某种程度上为近现代欧洲法所承继。如1810年《法国刑法典》第380条规则:偷盗爱人之物或已故爱人之遗物、盗父祖之物或后代之物,或同辈各姻亲间互盗者,只发作民事赔偿义务,无刑事责任。修正至1975年的《法国刑法典》第380条仍坚持此规则,不过仅限于亲属间躲藏资产之行为。直到1994年法国新刑法典,仍规则对直系尊卑亲属或爱人犯偷盗、诈骗、背约或侵吞之罪者,不得引起刑事追查。[①]德国刑法也持此种准则。如1871年《德国刑法典》第247条规则:对亲属、监护人犯偷盗或侵吞者,通知乃论并可撤回通知;对直系卑亲属爱人犯偷盗、侵吞者不罚。这类规则,在1976年《德国刑法典》第247、263等条中依然保存,不过不罚”规则均撤销,仅规则非经通知不得追诉”。《西班牙刑法》(1971)第564条也规则:对爱人、尊亲属、卑亲属、已故爱人、兄弟以及同居之姻亲兄弟犯偷盗、诈骗、非法占有或毁损之罪,可革除刑事责任,仅适用民法规则。《日本刑法》第244条规则,爱人、直系血亲或许同居的亲属之间犯偷盗罪的,革除处分。在此之外的亲属之间犯偷盗罪的,通知的才提起公诉。[②]英美法系国家亦有此类规则,不过亲属规模仅限于夫妻之间。在普通法传统中,自爱人处盗取资产均不发作诉权(但分家后而盗者可申述)。《加拿大刑法典》第329条即规则,夫妻于同居期间不构成偷盗对方合法产业罪,但在目的遗弃、或现已遗弃或分家者施行前述行为的,构成偷盗罪。[③]归纳起来,各国对亲属相盗均作了特别规则,使之与一般偷盗罪差异开来。详细的做法有以下几种:一是采纳自诉准则,即亲属相盗只要在通知的情况下才当偷盗罪处理。二是不予科罪,即亲属相盗不以偷盗罪论处。三是革除处分,即亲属相盗依然构成偷盗罪,但革除处分。四是采纳自诉与革除处分相结合的准则,即对一部分亲属相盗革除处分,而另一部分亲属相盗则通知才处理。二、我国现行刑法对亲属相盗的处理办法但是新我国建立后所公布的两部刑法典均没有规则亲属之间偷盗行为怎么科罪量刑的问题,仅在司法解说中有过相关的规则。最早触及此问题的是在1984年11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当时处理偷盗案子中详细问题使用法令的若干问题的回答》中,该《回答》第4条第2项规则:处理详细案子时,要注意详细剖析”,要把偷盗自己家里或许近亲属的同在社会上作案的加以差异”。在198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处理偷盗案子中怎么了解和处理自家”或近亲属资产的批复》(下面简称《批复》)中也专门对相关的法令适用问题进行了解说。1992年12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当时处理偷盗案子中详细问题使用法令的若干问题的解说》第1条第5项规则:偷盗自己家里的资产或许近亲属的资产一般可不按违法处理;对却有追查刑事责任必要的,在处理时也应同在社会上作案有所差异。”1997年11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偷盗案子详细使用法令若干问题的解说》中以为:偷拿自己家的资产或许近亲属的资产,一般可不按违法处理;对却有追查刑事责任必要的,处分时也应于社会上作案的有所差异。”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