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中的政府职责是什么呢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10-08 11:04为了习惯社会主义商场经济体系的建造需求,我国社会保证正在进行准则立异,政府职责从头定位是要害一步,“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使社会保证走向商场,真实发挥其“安全网”、“安稳器”的功用。本文企图从现阶段我国政府面对养老稳妥准则变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动身,讨论政府在养老稳妥准则中所应承当的职责。
一、老稳妥准则变迁中
面对的问题我国现阶段养老稳妥准则是由单纯的“现收现付”方法走向“部分堆集”方法。1987年国务院公布《关于树立一致的企业员工底子养老稳妥准则的决议》,施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式养老稳妥准则,从头界定了养老稳妥准则中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职责,企业和员工个人正逐步成为养老稳妥金的首要提供者,政府在养老稳妥中的直接效果将逐步缩小,直接效果将逐步加大。
不行否认,我国养老稳妥准则正在逐步走向完善,对推动企业变革、促进经济开展、保护社会安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效果。但关于我国这样一个开展我国家而言,养老稳妥准则建造仍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在新旧体系转轨这一特别过程中,政府应该重视养老稳妥准则中存在的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从养老稳妥筹资方面剖析。
1.个人账户没有构成堆集,形成个人账户“空账”作业。由于原有养老稳妥基金筹资施行现收现付制,“白叟”所需的养老金和“中人”所需的过渡性养老金没有预留,在养老稳妥准则转轨过程中又没有对养老稳妥准则的前史债款树立补偿机制,政府只能以企业交纳的社会统筹来归还“转制本钱”,但由于新准则中的社会统筹基金与旧准则的隐性债款之间存在巨大差额,必定形成现行养老稳妥准则透支在职员工个人账户基金,用于付出退休人员的养老稳妥金,形成个人账户“空账”运作。据统计,养老稳妥个人账户“空账”的规划,1997年为140多亿元,1998年为450多亿元,1999年为1000多亿元,2000年为2000多亿元。严峻的“空账”问题不只使我国的养老稳妥准则在实践运作中依然停留在传统现收现付的方法中,并且加大了未来养老金付出危机,使所要树立的新准则难以为继。
2.缴费率偏高,收缴难度大,欠缴严峻,养老稳妥基金来历的可持续性遭到严峻应战。养老稳妥准则能否顺畅作业,首要取决于养老稳妥基金来历的可持续性,而企业是养老稳妥基金的首要来历。由于当时我国企业参保率不高(养老稳妥参保者首要是国有企业和大集体企业,其他方法的企业参保率很低),导致缴费率居高不下。现在企业的均匀缴费率为23%,高于世界均匀水平 13个百分点,高于世界警戒线3个百分点。缴费率偏高导致两种成果:一是企业遍及存在躲避缴费和拖欠养老稳妥费的动机。在运营情况欠好的情况下,躲避缴费和拖欠养老稳妥费的情况更是遍及,致使缴费率持续下降。二是缴费率的进步加大了企业的产品本钱,下降了企业的竞赛力,使得一些企业的经济效益严峻滑坡乃至破产,导致企业准时足额交纳养老稳妥费的才干式微,养老稳妥基金来历的可持续性遭到严峻应战。
3.养老稳妥掩盖面不行广,支撑才干不强。近年来,我国养老稳妥施行规划不断扩展,其我国有企业完成底子掩盖,乡镇集体企业掩盖率为75.39%,可是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仅为17.3%,许多外商出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没有参加养老稳妥社会统筹,呈现养老稳妥参保人数接连两年大幅度下降的局势。近年来,虽各级政府要点抓扩面作业,获得必定成效,但离政府力求完成乡镇各类企业、企业化办理工作单位底子全掩盖的方针还有间隔。
(二)从养老稳妥付出方面剖析。
1.养老稳妥金代替率过高。2000年全国参保员工的月人均缴费薪酬为 636元,参保的离退休人员月人均离退休费559元,养老金代替率高达87.89%。一些区域乃至呈现了养老稳妥金和薪酬倒挂的现象,过高的代替率加剧了养老稳妥基金的付出压力,也和我国的底子国情不相习惯。
2.提前退休导致养老稳妥基金捉襟见肘。提前退休从收入与开销两方面蚕食着本来就不太宽余的养老稳妥基金。一方面它削减了参保人数,使养老稳妥基金收入削减,另一方面它延伸了收取养老稳妥金的年限,使得养老稳妥基金开销相应添加。我国规则的退休年纪是男性60岁、女人50岁g555岁,而1998年我国人均预期寿数71岁(乡镇居民稍高于农村居民,女人高于男性),退休年纪显着偏低。特别是我国作出“30年工龄能够退休,接连15年、20年工龄能够收取退休金”的规则,使许多员工不到退休年纪就办理了退休手续,收取退休金。假设退休人员均匀55岁退休,至少有16年的均匀余命(均匀预期寿数还不断进步)。我国养老稳妥个人账户按10年均匀余命发放,将捉襟见肘。
(三)从养老稳妥结余资金的办理方面剖析。
1.养老稳妥结余基金的出资途径单一,保值增值率低。依据我国现行对社会保证基金出资办理的规则,结余基金除留有二个月的付出费用外,悉数用于购买特种国债和存入财政专户。从1996年以来银行经过7次降息,银行存款和购买的特种国债利率下降较快,基金的保值增值比较困难。若遇上高通货膨胀年份,恐怕不光不能增值,连保值也困难。如1994年基金收益率为10.8%,而当年的通货膨胀率高达18.5%。
2.一些省市区养老稳妥基金没有归入社会保证基金财政专户、施行出入两条线办理。依照1998年发布的关于养老稳妥基金施行出入两条线办理的规则:“底子养老稳妥基金归入独自的社会保证基金财政专户,施行出入两条线,专项办理,专款专用。”到2000年末,某省养老稳妥结余基金归入财政专户办理的只要68%,尚有4亿元结余额未按规则归入财政专户、施行出入两条线办理。这就简单引发养老稳妥基金被抢占移用,不利于养老稳妥基金的安全完好。
二、政府在养老稳妥准则变迁中的职责
上述这些问题是变革中难以避免的,要阻止或减轻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政府是不行或缺的重要力气。在我国养老稳妥准则变迁过程中,政府详细应背负的职责首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承当变革本钱,做实个人账户。
个人账户空账是由我国养老稳妥基金中的“隐性债款”形成。我国在规划养老稳妥基金变革方案一从传统的现收现付制转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时,没有专门处理转制本钱,而是希望以社会统筹部分的供款来偿付旧准则的债款,即用新准则收缴的一部分基金付出准则变迁的本钱,其成果是个人账户“空账”作业,阻止了旧准则向新准则的顺畅改变。能够说,转制本钱是任何一个国家养老稳妥准则变革面对的问题。对这一问题,政府应当承当悉数职责,尤其是我国。由于在传统的计划体系下,我国一向施行“低薪酬、低消费、高堆集”的方针。从 1952—1978年,员工实践均匀薪酬年均增加率仅为0.38%,而堆集率却从1952年的2L4%增加到1978年的36.5%,许多年份乃至高达40%以上,明显,国有资产中的一部分是靠老员工献身其消费堆集起来的。因而,由政府承当转制本钱,向离退休员工付出养老金是公正的,也是正确的。
政府应承当转制本钱,这是毫无贰言的。但政府消化转制本钱,处理养老稳妥基金“隐性债款”可考虑用部分国有资产变现收入来归还,或每年财政收入按某一固定份额切下一块,永久性地归入养老稳妥基金,或发行专门用于偿债的特种国债等途径。但单纯运用一种方法来消化巨额的转制本钱是不行能的。如彻底经过纳税,会加剧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担负,形成经济功率的危害;若仅依托发行债券,会使政府财政不堪重负;变现部分国有资产则受现在本钱商场规划和发育程度的限制,且只能渐进施行。所以,只要多管齐下,才干筹集满意的资金,消化转制本钱。
(二)加大政府支撑力度,保证养老稳妥基金筹资走出窘境。
1.调整财政开销结构,进步社会保证在财政开销中的比重。依据树立公共财政结构的要求,财政资金的运用应逐步转移到满意政府施行功能和社会公共需求上来,杰出财政的公共性特征,处理财政“越位”和“缺位”问题。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实在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底子养老金准时足额发放和国有企业下岗员工底子日子保证作业的告诉》(国发[2000]8号)中规则:各地要实在调整财政开销结构,进步财政预算中社会保证性开销的份额;各级财政预算组织的社会保证资金,要及时足额拨付,并比上年有所添加,财政超收的部分除用于法定开销外,应首要用于充分社会保证基金。我国可依据财力情况,经过征收特种消费税、遗产税、利息税或划拨部分个人所得税等方法来筹资,弥补养老稳妥基金,一起逐步将社会保证开销占财政开销的比重进步到15—20%。
2.完善地税征收方法,在条件老练情况下尽早开征社会保证税。社会保证(稳妥)税是世界上比较盛行的为筹集社会稳妥基金而开征的一种税,世界上施行社会保证准则的国家大部分开征了社会保证税。开征社会保证(稳妥)税,能够发挥税收“刚性”的特色,保证社会稳妥基金有一个安稳、牢靠的资金来历;一起,有利于完成社会公正,均衡企业担负,发明公正的竞赛环境。现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已着手调研开征社会保证税问题。
3.加强法制化建造,扩面征缴。加速立法脚步,进步立法层次,完善施行机制,以完成扩面征缴意图。加大力度将乡镇各类从业人员悉数归入养老稳妥这一“安全网”保证规划,完成乡镇员工养老稳妥全掩盖,既是养老稳妥准则自身的需求,也有利于扩展养老稳妥基金的堆集规划,增强基金支撑才干。当时扩面作业的要点是,一要将养老稳妥扩展到机关工作单位,——要催促非国有经济即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及其间方员工、个体劳动者和自由职业者参加养老稳妥。一起要研讨低规范进入、低水平享用的养老稳妥详细方针。别的,要加大欠缴养老稳妥费的清缴力度,对成心欠缴的企业单位要依照《社会保证费征缴暂行条例》和《企业员工养老稳妥条例》规则进行处分。
(三)完善养老稳妥付出准则,加强养老稳妥基金开销办理。
1.实在下降养老金代替率,使养老稳妥立足于保证底子需求。我国养老稳妥待遇的付出规范有必要与国力相习惯,过高的代替率,既违反了我国养老稳妥准则“低规范,广掩盖”的准则,添加了财政的压力,也影响了企业的竞赛力。西方一些高福利国家在这方面有过悲痛的经历,咱们不能重蹈覆辙。可将代替率定为养老金与当地社会均匀薪酬之比,恰当考虑物价指数,争夺在经济开展和社会均匀薪酬上扬过程中,有效地操控养老金增加幅度,使其与社会均匀薪酬之比稳步下调,做到退休人员养老收入的绝对值不减或有所增加,养老金代替率逐步下降。详细可从存量和增量二方面进行调整。存量调整首要是净化统筹项目,除掉统筹外项目;增量调整首要是从待遇调整机制上下时间。
2.调整养老稳妥金的付出年纪,严厉收取养老稳妥金的条件。为了敷衍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付出危机,大多数国家都挑选了进步退休年纪的做法,法定退休年纪由60岁左右,逐步延伸至65岁或67岁。为了下降奉养比、减轻养老稳妥金付出压力,我国也要逐步进步退休年纪。一起,方针上有必要严禁用早退方法处理工作对立,避免将赋闲压力转移到养老稳妥担负上。严厉养老金的收取条件,一要严厉操控提前退休的条件,企业确需求下岗分流的,又挨近退休年纪的人员,应经过收取赋闲救济金或最低日子保证救助来处理,并由企业持续交纳养老稳妥费,直到法定退休年纪再进入养老稳妥基金付出途径;二是对现已退休或提前退休人员,仍在持续工作的,其工作收入超越最低日子保证线的,应停发养老金,并持续交纳养老稳妥费;三是严厉审阅统筹项目付出基数,树立基金付出的限制机制。
(四)加强养老稳妥基金出资运营办理,进步基金保值增值才干。
加强养老稳妥结余资金办理的意图有二个:一是避免养老稳妥基金被抢占移用,保证基金的安全;二是加强出资运作,进步基金收益率。为此,一方面要严厉财政专户办理,保证养老稳妥基金安全。存入财政专户的养老稳妥基金,财政部门不得随意移用,也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可是单一的基金出资途径使养老稳妥基金底子不具备躲避危险和抵挡通货膨胀的才干,因而,积极探索多种方法、实在可行的养老稳妥基金保值增值方法,测验拓荒新的出资途径。学习世界养老基金的出资经历,结合我国实践情况,可供挑选的方法有:(1)购买国债等有价证券。(2)托付银行短期贷款。(3)购买企业债券。(4)参于股票出资。(5)树立专业的社会稳妥出资银行,专门从事基金的出资运营办理作业。当然在实践操作上,要考虑到我国本钱商场发育水平尚低,可供挑选的较为老练的出资东西少,缺少相关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和运营办理经历等要素,养老稳妥基金现在不行冒然入市,特别是直接进入二级商场作长期出资是不当的。可作为战略出资者参加一级商场的申购或配售,这样,既无高危险而言,又可坚持大部分资金的流动性,且收益可观。跟着我国证券商场的进一步开展,基金办理的逐步规范化和多样化,养老稳妥基金也可成为开放式基金的首要持有者。一起,政府有必要对养老稳妥基金在本钱商场的出资方向给予必要的辅导,或经过拟定出资方针进行调控,以削减出资危险,保证养老稳妥基金的保值和增值。
(五)将养老稳妥基金归入国家预算办理,编制社会保证预算。
现在各项社会稳妥基金已归入独自的社会保证基金财政专户,施行出入两条线办理,政府预算出入科目也已逐步理顺,因而,编制社会保证预算的条件已逐步老练。社会保证预算的树立能够全面反映养老稳妥基金出入情况,强化养老稳妥基金的预算束缚和财政办理机制,进步养老稳妥基金运用功率,保证养老稳妥基金保值增值,促进养老稳妥工作开展。